高应力下原煤三轴压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50
作者
刘泉声 [1 ]
刘恺德 [1 ,2 ]
朱杰兵 [3 ]
卢兴利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3]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高应力; 原煤; 三轴压缩; 变形特征; 强度特征; 破坏机制; 力学参数;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TU452 [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
学科分类号
0801 ; 080104 ; 0815 ;
摘要
基于取自淮南矿区-780 m标高B10煤层的原煤的试件,通过MTS815.04电液伺服试验系统进行高应力下原煤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煤岩的变形、强度、参数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煤岩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主要由弹性、屈服、峰后脆性破坏阶段或应变软化段构成。其中,弹性段明显较长,且围压越大,曲线越陡,弹性模量越大;屈服段则总体较短。(2)煤岩在单轴或低围压条件下,峰后脆性破坏特征明显;随着围压升高,峰后开始呈现延性特征,且围压越高,延性特征越明显。当围压达到50 MPa时,峰后轴向应变几乎呈现塑性流动状态。(3)随着围压的增加,峰值轴向应变呈抛物线趋势增加,峰值侧向应变则呈线性增加趋势。(4)煤岩偏应力–体积应变曲线,在低围压条件下表现出扩容机制,且围压越低扩容特征越明显;在高围压下,从峰前越至峰后,则始终向右延展,呈现出不断收缩的状态;而峰值体应变随围压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增加,收缩特征明显。(5)煤岩强度随围压增加呈线性趋势增加,且强度参数c,φ值分别为12.72 MPa,24.12°。(6)煤样的破坏模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破断角大小为23°35°,且随着围压的增加,以抛物线趋势增加。采用Mohr强度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深部巷道破裂岩体块系介质模型及工程应用研究.[D].卢兴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 12
[2]  
高应力下岩石卸荷及其流变特性研究.[D].朱杰兵.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 11
[3]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M].袁亮; 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4]  
瓦斯地质学.[M].张子敏; 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  
岩石力学与工程.[M].蔡美峰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6]  
中国煤田地质学.[M].杨起;韩德馨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7]   A study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coal for pillar design [J].
Medhurst, TP ;
Brown, ET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1998, 35 (08) :1087-1105
[8]   考虑层理方向效应煤岩巴西劈裂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J].
刘恺德 ;
刘泉声 ;
朱元广 ;
刘滨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 32 (02) :308-316
[9]   含瓦斯煤岩卸围压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分析 [J].
吕有厂 ;
秦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9) :1505-1510
[10]   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不同应力路径下加卸载试验研究 [J].
李新平 ;
肖桃李 ;
汪斌 ;
徐鹏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05) :88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