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组分的形成演化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段毅
吴保祥
郑朝阳
王传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煤层气; 形成和演化; 热解; 泥炭; 煤; 升温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封闭高压高温热解实验装置,在336.8~600℃模拟温度和50MPa模拟压力及20℃/h和2℃/h升温速率条件下,对泥炭和煤岩进行了热解生气模拟实验,研究了煤层气组分的形成演化.结果表明,煤岩热解煤层气主要由烃类气体组成,其次为非烃气体,而泥炭则相反.烃类气体以甲烷(CH4)为主,重烃气体(C2~C5)较少;非烃气体以二氧化碳(CO2)为主,氢气(H2)和硫化氢(H2S)含量微量.温度是控制煤层气生成演化的主要因素,随着R_o值增大,热解煤层气CH4生成量呈单向快速增加,CO2则表现为缓慢增加趋势,C2~C5先增后降;泥炭与煤岩及山西组煤岩与太原组煤岩相比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煤层气生成潜力,反映了成气物质性质对煤层气组分的生成特征的影响;低温速率有利于CH4,H2和CO2气体的生成以及C2~C5气体的裂解,说明时间对煤层气组分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研究结果,讨论了地质环境下煤层气研究的应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J].
高岗 ;
王延斌 ;
韩德馨 ;
石军 ;
蒲秀刚 .
地质地球化学, 2003, (01) :92-96
[2]   煤岩及其显微组分热模拟成气特征 [J].
刘全有 ;
刘文汇 ;
秦胜飞 ;
王万春 ;
高波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2) :147-151
[3]   三种不同煤阶煤的模拟热解实验研究(Ⅰ)气态产物组成特性及其演化规律 [J].
赵融芳 ;
黄伟 ;
常丽萍 ;
朱素渝 ;
谢克昌 .
煤炭转化, 2000, (04) :37-41
[4]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实验研究与评价 [J].
刘德汉 ;
张惠之 ;
戴金星 ;
盛国英 ;
肖贤明 ;
孙永革 ;
申家贵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04) :346-352
[5]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地球化学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及演化特征 [J].
段毅 ;
周世新 .
沉积学报, 1999, (S1) :832-835
[6]   用干酪根生烃动力学方法预测甲烷生成量之一例 [J].
刘金钟 ;
唐永春 .
科学通报, 1998, (10) :1187-1191
[7]  
我国煤层气组份、碳同位素类型及其成因和意义[J].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关德师.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