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一个创新性公共财政实践——以浙江瑞安“教育助学凭证制度”为例

被引:1
作者
宁本涛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城乡差距; 均衡发展; 教育助学凭证; 博弈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7 [地方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基础教育发展由"非均衡"到"均衡"转型的重要瓶颈,是教育城乡差距过大问题。政府干预及其相应制度扭曲,是造成当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以及经费统筹与使用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政府有责任对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一种自由与公平的教育制度博弈平台和制度博弈机制。瑞安实施的"教育助学凭证"作为一种创新性公共财政制度安排,给国家从根本上解决县域贫困生弱势群体以及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资助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教育均衡化发展 [J].
郑新蓉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1-6
[2]   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 [J].
李连宁 .
人民教育, 2003, (01) :7-10
[3]   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 [J].
周峰 .
教育研究, 2002, (08) :70-72+93
[4]   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J].
王善迈 ;
袁连生 .
教育研究, 2002, (06) :3-8
[5]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J].
翟博 .
教育研究, 2002, (02) :8-10
[6]   教育均衡发展:一种有待普遍确立的教育理念 [J].
于建福 .
教育研究, 2002, (02) :10-13
[7]   调整结构 明晰产权——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制度分析 [J].
宁本涛 .
教育与经济, 2000, (03) :1-5
[8]   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J].
吴刚平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01) :39-44
[9]  
新制度经济学[M]. - 立信会计出版社 , 国彦兵编著, 2006
[10]  
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杜育红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