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MI模型评价长期定位施肥对双季稻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冀建华 [1 ,2 ]
刘光荣 [1 ,2 ]
李祖章 [1 ,2 ]
刘益仁 [1 ,2 ]
侯红乾 [1 ,2 ]
刘秀梅 [1 ,2 ]
李絮花 [3 ]
罗奇祥 [1 ,2 ]
机构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 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双季稻; 长期定位施肥; AMMI模型; 产量稳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稻产量演变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5年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结果】(1)施肥处理与环境互作(F×E)平方和占方差分析总平方和的9.78%,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AMMI模型的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前三项累计解释了88.46%的互作平方和,其稳定性参数(Di值)与Shukla变异系数和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83,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2)均衡施化肥可以有效提高双季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在等量养分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进一步提高了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其中在产量方面,配施30%、50%和70%有机肥处理较均衡施化肥处理(NPK)分别提高6.15%、3.88%和7.75%;在稳定性方面,分别提高25.91%、59.78%和29.31%。【结论】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其中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在产量相对较高的条件下(与均衡施化肥处理相比)稳定性最好;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和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两个处理在稳定性相对较好的情况下产量最高、适应性最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85 / 69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当前生产条件下不同作物施肥效果和肥料贡献率研究 [J].
王伟妮 ;
鲁剑巍 ;
李银水 ;
邹娟 ;
苏伟 ;
李小坤 ;
李云春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9) :3997-4007
[3]   作物品种稳定性分析不同模型的比较 [J].
胡希远 ;
尤海磊 ;
宋喜芳 ;
李建平 ;
Joachim SPILKE .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01) :110-117
[4]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J].
胡建利 ;
王德建 ;
王灿 ;
孙瑞娟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17 (01) :48-53
[5]   中国化学肥料发展及其对农业的作用 [J].
石元亮 ;
王玲莉 ;
刘世彬 ;
聂鸿光 .
土壤学报, 2008, (05) :852-864
[6]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J].
门明新 ;
李新旺 ;
许皞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8) :2339-2346
[7]   用AMMI模型分析玫瑰品种产花量的稳定性 [J].
李艳艳 ;
丰震 ;
赵兰勇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6) :1761-1766
[8]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 [J].
宇万太 ;
姜子绍 ;
周桦 ;
马强 ;
沈善敏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6) :54-58
[9]   等氮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比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 [J].
刘守龙 ;
童成立 ;
吴金水 ;
蒋平 .
土壤学报, 2007, (01) :106-112
[10]   红壤性水稻土施肥的产量效应及与气候、地力的关系 [J].
黄欠如 ;
胡锋 ;
李辉信 ;
赖涛 ;
袁颖红 .
土壤学报, 2006, (06) :926-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