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68
作者
樊改霞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知识; 活动; 学习;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22.03.010
中图分类号
G40-06 [教育学派];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传播,逐渐成为影响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西方教育思潮之一。在纵向的历史发展中,近40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我国历经了80年代的初步介绍阶段、90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与新世纪以来的深入讨论阶段;其影响力进入到我国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语言教育以及其他学科教育等领域,尤其是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对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横向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中,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使用“知识”“活动”以及“学习”等概念带动了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教育观以及学习观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研究者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教育教学理论,而且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实践。同时,作为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建构主义带来教育领域中知识客观性的消失,将知识化约为意见;而协商性的知识观将知识化约为立场、利益和特定群体的偏好,使教育活动陷入权力和利益的博弈风险之中。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把知识带回来[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迈克尔·扬, 2019
[12]  
激进建构主义[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恩斯特·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2017
[13]  
西方语言哲学教程[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成晓光编, 2006
[14]  
康德著作全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秋零主编, 2004
[15]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 2002
[16]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杨祖陶著, 2001
[17]  
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M]. 湖北教育出版社 , 李其维著, 1999
[18]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瑞士) 皮亚杰, 1981
[19]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 [J].
钟启泉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5, (01) :48-57
[20]   探寻中国教育研究的民族话语 [J].
于述胜 .
当代教育科学, 2004, (2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