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区岩浆岩侵入对煤储层微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蒋静宇 [1 ,2 ]
程远平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岩浆岩侵入; 煤储层; 微孔隙; BET比表面积; 热演化作用; 扫描电镜;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2.04.027
中图分类号
TD712 [矿井瓦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淮北矿区卧龙湖和海孜煤矿与岩床不同距离的23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镜质组反射率(Ro)测定、低温液氮吸附试验、CO2吸附法测微孔(<2 nm)和扫描电镜的方法,对比分析了煤样的微孔(D-A微孔孔容、D-R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直径)、BET比表面积和与岩浆岩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靠近岩床,卧龙湖煤样Ro由2.74%增加到5.03%,海孜煤样Ro由2.30%增大到2.78%。卧龙湖岩床的接触变质作用使距离岩床0~5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变小,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5~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海孜巨厚岩床的热演化作用增加了距离岩床60~160 m煤的微孔和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发现热演化区煤样出现大量和岩浆活动有关的热解气孔。
引用
收藏
页码:634 / 6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火成岩油气储层中构造裂缝的微构造曲率预测法 [J].
刘金华 ;
杨少春 ;
陈宁宁 ;
赵晓东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9, (06) :815-819+845
[3]   华北重点矿区煤储层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 (03) :308-314
[4]   毛郢孜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控制分析 [J].
史小卫 ;
张玉贵 ;
张子敏 .
煤炭科学技术, 2007, (02) :55-57+61
[5]   煤田采区火成岩分布地震反演技术的应用研究 [J].
许永忠 ;
崔若飞 ;
潘冬明 ;
钱进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02) :265-268
[6]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黄文辉 ;
汤达祯 ;
唐书恒 .
煤炭学报, 2006, (02) :163-168
[7]   低温氮吸附法与煤中微孔隙特征的研究 [J].
陈萍 ;
唐修义 .
煤炭学报, 2001, (05) :552-556
[8]   煤孔隙的成因类型及其研究 [J].
张慧 .
煤炭学报, 2001, (01) :40-44
[9]   煤孔隙理论及在瓦斯突出和抽放评价中的应用 [J].
吴俊 ;
金奎励 ;
童有德 ;
钱荣德 .
煤炭学报, 1991, (03) :86-95
[10]  
多相介质煤层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理论与方法[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傅雪海,秦勇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