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天津地区首场降雪过程分析

被引:14
作者
宋薇 [1 ,2 ]
靳瑞军 [1 ]
孟辉 [1 ]
王兆宇 [1 ]
机构
[1] 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降雪;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 云参数; 相关;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2.06.021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与风云卫星云参数反演产品,对天津地区2009年的首场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造成此次降雪的主要天气系统是东移高空槽和地面倒槽;②降雪回波具备典型层云稳定性降水回波的特点,最强回波不超过35dBz,伴随着降雪结束,回波顶高有所下降;③降雪过程云粒子有效半径数值维持在20μm,云体过冷层厚度、云顶高度较大,云顶温度在-30℃左右。随着降雪结束,云粒子有效半径、云体过冷层厚度和云顶高度数值逐渐减小,云顶温度则有所升高;④地面降水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云顶高度、云体过冷层厚度呈现正相关,与云顶温度呈现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96 / 10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2009年石家庄暴雪过程降雪雷达估测 [J].
匡顺四 ;
王丽荣 ;
张秉祥 ;
孙云 ;
刘金平 .
气象科技, 2011, 39 (03) :326-331
[2]   河南省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J].
孙仲毅 ;
王军 ;
靳冰凌 ;
邢用书 ;
芦阿咪 ;
孙日丁 ;
黄真文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338-1344
[3]   新疆北部冬季暖区大降雪过程中尺度云团特征分析 [J].
赵俊荣 ;
杨雪 ;
杨景辉 .
高原气象, 2010, 29 (05) :1280-1288
[4]   河北两次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J].
赵斌 ;
赵萃萍 ;
闫巨盛 ;
马小山 ;
冯天卿 .
气象科技, 2010, (03) :281-288
[5]   一次大雪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J].
东高红 ;
张志茹 ;
李胜山 ;
贾惠珍 .
气象, 2007, (07) :75-81+130
[6]   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张腾飞 ;
鲁亚斌 ;
张杰 ;
普贵明 ;
周国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1) :64-72
[7]   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 [J].
张迎新 ;
张守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107-113
[8]   青岛一次中到大雪过程的综合分析 [J].
梁卫芳 ;
刘珍芳 ;
江敦双 ;
孙正 .
气象, 2006, (01) :89-94
[9]   “2003.1”黔东南暴雪天气过程的对称不稳定分析 [J].
池再香 ;
胡跃文 ;
白慧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79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