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显性矮源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阮仁武
傅大雄
戴秀梅
不详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2]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重庆
[3] 重庆
[4] 重庆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主要农艺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 5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5个不同显性矮源回交 6代以上 ,产生的 5套近等基因系 ,研究显性矮源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下节间长、旗叶长和生物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显性矮源的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 ,回交父本的遗传背景对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所有显性矮源近等基因系都极显著降低回交父本的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生物产量。西农 0 2和矮苏 3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穗长没有影响 ;奥尔森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小穗数没有影响 ,对旗叶长影响比较小 ;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对回交父本的所有主要农艺性状有极显著降低作用。携带 Rht10突变基因的西农 0 2和矮变 1号矮源近等基因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表明西农 0 2矮源不同于矮变 1号矮源。此外 ,本文对如何降低显性矮源的负效应也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矮秆基因对小麦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 [J].
王山荭 ;
孟凡华 ;
杨丽 ;
刘秉华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4) :5-9
[2]   小麦显性矮源对株粒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J].
阮仁武 ;
傅大雄 ;
戴秀梅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9-12
[3]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 Rht10“微突变”的发现 [J].
傅大雄 ;
阮仁武 ;
戴秀梅 ;
宗学凤 .
作物学报, 2001, (04) :500-505
[4]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J].
赵寅槐 ;
王书文 ;
张爱民 ;
周文春 ;
王艳萍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1) :6-9
[5]   我国46个小麦品种的矮秆基因分析 [J].
郭保宏,宋春华,贾继增 .
麦类作物学报, 1996, (05) :4-5
[6]   小麦Rht3基因遗传效应的研究 [J].
周文春 ;
赵寅槐 ;
邹明烈 ;
王苏 ;
王书文 ;
顾铭洪 .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04) :1-6
[7]   小麦同源染色体4B控制株高遗传差异的研究 [J].
周文春 ;
赵寅槐 ;
顾铭洪 .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01) :1-7
[8]  
小麦遗传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正斌编著, 2001
[9]  
The Tom Thumb dwarfing gene Rht3 in wheat[J] . J. E. Flintham,M. D. Gal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3 (3)
[10]  
The Genetics and Breeding Potential of Rht12, a Dominant Dwarfing Gene in Wheat .2 Worland A J,Sayers E J,Bomer A. Plant Breeding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