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孔洞形成机理与胶结充填物特征研究

被引:19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张长俊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马文辛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孔洞形成机理; 胶结充填物; 震旦系;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原生窗格孔发育,淡水岩溶、有机酸、TSR(硫酸盐热还原反应)、高温热液溶蚀及构造破裂作用导致其次生孔洞缝发育,内部胶结充填物样式繁多。灯影组内部常发育白云石、方解石、硅质3大类(8小类)胶结充填物。纤状、刀片状、柱状、放射轴状、重力型及粉—细晶白云石胶结物主要形成于成岩早期阶段;中—粗晶白云石形成于成岩晚期阶段;硅质与方解石充填物则形成于燕山末期构造隆升晚成岩阶段。胶结充填物发育程度与构造部位密切相关,斜坡地区充填程度高。储层内部晶洞、晶孔和裂缝中充填物的流体来源均为外源,在下组合(震旦系—志留系)中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胶结充填矿物特征常受控于围岩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4+461 +4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盆地震旦系—古生界热液作用及其成藏成矿效应初探 [J].
刘树根 ;
黄文明 ;
陈翠华 ;
张长俊 ;
李巨初 ;
戴苏兰 ;
秦川 .
矿物岩石, 2008, (03) :41-50
[2]   资阳地区灯影组层状白云岩储集层研究 [J].
王兴志 ;
侯方浩 ;
刘仲宣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2) :37-40+99
[3]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2S成因研究 [J].
王一刚 ;
窦立荣 ;
文应初 ;
张静 ;
刘划一 .
地球化学, 2002, (06) :517-524
[4]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高过成熟度烃源岩评价 [J].
张林 ;
魏国齐 ;
韩龙 ;
王立龙 ;
王东良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8, (03) :286-291
[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优质储层形成与保存机理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王国芝 ;
蔡勋育 ;
黄文明 ;
张长俊 ;
徐国盛 ;
雍自权 ;
盘昌林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1) :1-5+111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深埋溶蚀作用及其对储集体的影响 [J].
王恕一 ;
陈强路 ;
马红强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557-561
[7]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研究 [J].
郑荣才 ;
胡忠贵 ;
冯青平 ;
郑超 ;
罗平 ;
陈守春 .
矿物岩石, 2007, (04) :78-84
[8]   资阳地区震旦系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初探 [J].
包强 ;
徐世琦 ;
刘仲宣 ;
夏绍文 .
天然气工业, 1996, (05) :28-31+107
[9]   资阳地区震旦系古岩溶作用及其特征讨论 [J].
向芳 ;
陈洪德 ;
张锦泉 .
沉积学报, 2001, (03) :421-424
[10]   资阳地区震旦系充填白云石与古岩溶 [J].
向芳 ;
张锦泉 ;
陈洪德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