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方法在烃源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刘大永 [1 ]
彭平安 [1 ]
林会喜 [2 ]
林玉祥 [2 ]
刘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胜利油田地质勘探研究院
关键词
生烃动力学; 同位素动力学; 烃源岩; 二次生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生烃动力学、同位素动力学常用于烃源岩评价、油气源对比研究中。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盆地热史,可恢复烃源岩在任一时代的生烃史,对构造复杂盆地的二次生烃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生烃动力学方法可以实现有机质总量的恢复,在此基础上对高—过成熟样品原始有机质丰度是否有必要恢复进行了讨论;而基于生烃动力学的油气源对比综合考虑热史、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等各种地质参数对烃源岩生烃的影响,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201 / 12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全岩和干酪根的对比 [J].
耿新华 ;
耿安松 ;
熊永强 ;
刘金钟 ;
张海祖 ;
赵青芳 .
地球化学, 2005, (06) :74-80
[2]   中国南方高、过成熟区海相油源对比问题 [J].
梁狄刚 ;
陈建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8-14
[3]   塔北轮南地区原油沥青质生烃动力学研究 [J].
贾望鲁 ;
帅艳华 ;
彭平安 ;
王飞宇 ;
肖中尧 .
科学通报 , 2004, (S1) :76-80
[4]   不同类型镜质体的气态烃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 [J].
刘大永 ;
刘金钟 ;
彭平安 ;
帅燕华 .
科学通报 , 2004, (S1) :65-71
[5]   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分类与典型原油油源 [J].
陈建平 ;
梁狄刚 ;
王绪龙 ;
邓春萍 ;
薛新克 ;
靳涛 ;
宋孚庆 ;
钟宁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34-38
[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气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研究及其成藏意义 [J].
帅燕华 ;
邹艳荣 ;
彭平安 .
地球化学, 2003, (05) :469-475
[7]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 [J].
关德师 ;
王兆云 ;
秦勇 ;
程克明 .
沉积学报, 2003, (03) :533-538
[8]   地史过程中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变化的模拟计算 [J].
卢双舫 ;
薛海涛 ;
钟宁宁 .
地质论评, 2003, (03) :292-297
[9]   煤岩及其主显微组份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 [J].
刘文汇 ;
宋岩 ;
刘全有 ;
秦胜飞 ;
王晓锋 .
沉积学报, 2003, (01) :183-190
[10]   油气源对比的原则暨再论长庆气田的气源——兼答《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J].
夏新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5) :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