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吉林省中西部耕地数量和质量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33
作者
欧阳玲 [1 ,2 ,3 ]
王宗明 [1 ]
贾明明 [1 ]
毛德华 [1 ]
刘明月 [1 ,2 ]
任春颖 [1 ]
满卫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赤峰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遥感; GIS; 土壤; 耕地; 耕地质量;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S127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82804 ;
摘要
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研究粮食主产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2000年、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数据和2351个样点土壤实测数据,对吉林省中西部耕地分布的空间变化和由此引起的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期间,吉林省中西部耕地总量稍有增加,面积由5.61×104 km2增加到5.64×104 km2,其中旱田面积增加645 km2,水田面积减少350 km2。研究区耕地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西部增加、东部减少的趋势;新增耕地最主要来源于湿地(66.04%)和草地(21.12%),传统耕作区(主要为城市周边)耕地大面积减少,其中45.08%转化为人工表面,28.85%和22.61%转化为林地和湿地;水田与旱田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剧烈。2000—2013年期间,研究区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净减少的耕地为一、二等地,其中一等地净减少305 km2,长春市占96%,净增加的耕地是三、四和五等地,分别为235、148和218 km2,主要分布在白城市和松原市。城市化占用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是该区域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时段内吉林省中西部优质耕地流失严重,存在突出的占优补劣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土壤肥力特征综合评价方法 [J].
温延臣 ;
李燕青 ;
袁亮 ;
李娟 ;
李伟 ;
林治安 ;
赵秉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7) :91-99
[2]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评价 [J].
徐康 ;
金晓斌 ;
吴定国 ;
周寅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7) :247-255
[3]   基于碳收支的中国土地覆被分类系统 [J].
张磊 ;
吴炳方 ;
李晓松 ;
邢强 .
生态学报, 2014, 34 (24) :7158-7166
[4]   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郄瑞卿 ;
关侠 ;
鄢旭久 ;
窦世翔 ;
赵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3) :298-305
[5]   综合环境卫星与MODIS数据的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J].
贾明明 ;
王宗明 ;
张柏 ;
丁智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4, 39 (03) :305-310
[6]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 [J].
赵晓丽 ;
张增祥 ;
汪潇 ;
左丽君 ;
刘斌 ;
易玲 ;
徐进勇 ;
温庆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3) :1-11
[7]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J].
刘纪远 ;
匡文慧 ;
张增祥 ;
徐新良 ;
秦元伟 ;
宁佳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吴世新 ;
史学正 ;
江南 ;
于东升 ;
潘贤章 ;
迟文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1) :3-14
[8]   基于潜力指数组合的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布点方法 [J].
孙亚彬 ;
吴克宁 ;
胡晓涛 ;
周子健 ;
马建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4) :245-254+302
[9]   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J].
毛德华 ;
王宗明 ;
宋开山 ;
刘殿伟 ;
张柏 ;
张素梅 ;
罗玲 ;
张春华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02) :283-292
[10]   北京山区耕地质量变化及未来趋势模拟 [J].
姜广辉 ;
赵婷婷 ;
段增强 ;
张凤荣 ;
霍荟阁 ;
谭雪晶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0) :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