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红壤有效含水量估算模型

被引:12
作者
李世华 [1 ]
牛铮 [1 ]
路鹏 [1 ]
王长耀 [1 ]
冯小燕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广东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关键词
红壤; 有效含水量;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季节性干旱是南方红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土壤有效含水量是评价土壤对植物给水能力的重要因子之一。该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江西省采集了34个红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田间持水量、永久萎蔫系数、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粒密度和土壤质地组成(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百分含量等土壤物理参数,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经验回归模型,相关系数为0.87。结果表明:区域红壤有效含水量可以通过土壤物理参数估算,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于大面积估算土壤有效含水量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岷江上游汶川县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J].
赵永华 ;
何兴元 ;
胡远满 ;
李秀珍 ;
常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2) :94-97
[2]   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 [J].
郭笃发 ;
王秋兵 .
土壤学报, 2005, (03) :523-527
[3]   外来水源对鹰潭站地下水位分布和储水量的影响 [J].
陈本华 .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5, (03) :29-30
[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方法的全国节水灌溉分区研究 [J].
吴景社 ;
康绍忠 ;
王景雷 ;
黄修桥 ;
宋毅夫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4) :64-68
[5]   低丘红壤有机碳库的密度及变异 [J].
李忠佩 .
土壤, 2004, (03) :292-297
[6]   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恢复土壤理化特征 [J].
张宏志 ;
邹敬东 ;
刘琪璟 ;
林耀明 ;
陈永瑞 .
江西科学, 2003, (03) :193-200
[7]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J].
周文佐 ;
刘高焕 ;
潘剑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4) :88-95
[8]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J].
李家永 ;
袁小华 .
资源科学, 2001, (05) :73-76
[9]   关于主成分分析应用的思考 [J].
黄宁 .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9, (05) :44-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