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赎罪到替罪:“四类分子”阶层初探

被引:20
作者
李若建
机构
[1] 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
关键词
四类分子; 摘帽; 农村; 五类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剥削者; 地主; 富农分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3 [阶级、阶层];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本文界定了“四类分子”的概念,简要回顾了四类分子阶层的形成、遭遇和结局,最后指出,四类分子构成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的底层,也因为这个底层的存在,社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纺锤形结构,保证了社会的平稳。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3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21]  
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M].《当代中国农业合作化》编辑室[编辑];黄道霞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22]  
武清县志.[M].马悦龄总纂;武清县地方史志编修委员会编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23]  
中国昨天与今天.[M].马宇平;黄裕冲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
[24]  
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M].李士英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5]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问答.[M].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
[26]  
苏联的社会结构.[M].(苏)杰尼索夫(А.И.Денисов)著;刘家辉译;.法律出版社.1955,
[27]  
聊城地区志.[M].山东省聊城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齐鲁书社.1997,
[28]  
中甸县志.[M].云南省中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29]  
陕西省农业合作简史.[M].陕西省农业合作史编委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30]  
浦联村志.[M].王志邦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