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华北及东北油区大陆岩石圈构造和动力学
被引:10
作者
:
马杏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杏垣
刘国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刘国栋
宿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宿俭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不详
机构
: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来源
:
石油实验地质
|
1984年
/ 03期
关键词
:
地壳表层;
热流值;
松辽盆地;
拗陷;
凹陷;
地质构造;
岩石圈构造;
裂陷旋回;
地堑系;
东北;
油区;
大陆;
地貌;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中、新生代华北及东北经历了一系列裂陷事件,使大陆表层开裂,形成各种类型的陆内伸展构造。其中最大的是华北平原和松辽盆地两个油区,面积分别为20万和26万平方公里。它们反映了与消减作用相连系的挤压变形和岩浆作用之后,中、新生代时期的地壳伸展作用。两个含油盆地既有共性又各有其特性。松辽盆地的伸展是在钙碱性火山岩活动期,主要形成于白垩纪。而华北平原持续到第三纪,至今壳内地震仍在活动。这些大盆地的活动是影响岩石圈构造和变形机制的灵敏指示剂。因此综合两个含油盆地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将有助于理解这些大型构造与深部过程及大陆岩石圈动力学之间的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9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北京—萨哈林剖面的地幔纵向速度结构
宋仲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仲和
朱介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介寿
安昌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安昌强
张丽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丽娟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3)
: 310
-
318
[2]
C. Froidevaux,H. C. Nataf. Continental drift: What driving mechanism?[J]. Geologische Rundschau . 1981 (1)
[3]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 编.构造地质学进展[M]. 科学出版社, 1982
[4]
唐山强余震前震源深度的变化
张嘉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张嘉延
[J].
地震,
1981,
(05)
: 1
-
2+10
[5]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和构造特征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0,
(01)
: 6
-
20
[6]
大庆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松辽盆地油气聚集规律
杨继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设计院
杨继良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2)
: 171
-
180
[7]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与中国东北深震带
张立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立敏
唐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唐晓明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4)
: 331
-
340
[8]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解政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乾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汝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奕真
[J].
地震地质,
1980,
(03)
: 57
-
63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杏垣
刘和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刘和甫
王维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王维襄
汪一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83,
(01)
: 22
-
32
[10]
华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
赵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赵珠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4)
: 341
-
354
←
1
2
→
共 13 条
[1]
北京—萨哈林剖面的地幔纵向速度结构
宋仲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宋仲和
朱介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朱介寿
安昌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安昌强
张丽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张丽娟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1,
(03)
: 310
-
318
[2]
C. Froidevaux,H. C. Nataf. Continental drift: What driving mechanism?[J]. Geologische Rundschau . 1981 (1)
[3]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 编.构造地质学进展[M]. 科学出版社, 1982
[4]
唐山强余震前震源深度的变化
张嘉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省地震局
张嘉延
[J].
地震,
1981,
(05)
: 1
-
2+10
[5]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和构造特征
李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李德生
[J].
石油学报,
1980,
(01)
: 6
-
20
[6]
大庆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松辽盆地油气聚集规律
杨继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科学研究设计院
杨继良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2)
: 171
-
180
[7]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与中国东北深震带
张立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张立敏
唐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唐晓明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4)
: 331
-
340
[8]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解政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吴乾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汝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奕真
[J].
地震地质,
1980,
(03)
: 57
-
63
[9]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杏垣
刘和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刘和甫
王维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王维襄
汪一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汪一鹏
[J].
地质学报,
1983,
(01)
: 22
-
32
[10]
华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
赵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地震局
赵珠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4)
: 341
-
354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