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心理韧性现状及相互关系

被引:17
作者
韩黎 [1 ,2 ]
廖传景 [3 ]
郑涌 [2 ]
机构
[1]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3] 温川大学就业指导教研室
关键词
大学生; 精神信仰; 心理韧性; 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精神信仰和心理韧性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 553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实用信仰得分最高为(12.69±1.99)分,超自然信仰得分最低为(5.22±1.19)分;西南地区大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48±3.25)分,高于东部学生的(28.10±3.28)分(P<0.05);少数民族大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86±3.39)分、超自然信仰得分为(5.58±1.41)分、社会信仰得分为(10.85±1.64)分,均明显高于汉族学生(P<0.001);大一学生精神信仰总分为(28.57±3.20)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P<0.01);西南地区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7.99±2.24)分,明显高于东部学生的(17.52±2.33)分(P<0.001);女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8.04±2.24)分,明显高于男生的(17.47±2.31)分(P<0.001);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8.23±2.36)分,明显高于汉族学生的(17.62±2.24)分(P<0.001);大一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为(17.96±2.27)分,明显高于其他年级(P<0.01)。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超自然信仰、实用信仰与心理韧性各维度相关程度各不相同。超自然信仰对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而社会信仰对心理韧性各维度均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科学的信仰观有待提高,大学生精神信仰对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D].晁粉芳.东北师范大学.2010, 02
[2]   低年级大学生心理韧性与被看重知觉调查 [J].
张胜红 .
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08) :1007-1008
[3]   中学生精神信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J].
郝红英 .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02) :196-198
[4]   心理韧性者甄别诸法 [J].
席居哲 ;
左志宏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6) :1295-1301
[5]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J].
凌宇 ;
朱翠英 ;
刘文俐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9, (02) :168-170
[6]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J].
胡月琴 ;
甘怡群 .
心理学报, 2008, (08) :902-912
[7]   大学生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J].
余欣欣 .
中国公共卫生, 2008, (02) :242-244
[8]   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 [J].
范瑞泉 ;
陈维清 .
中国学校卫生, 2007, (07) :620-621
[9]   861名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应对方式调查 [J].
宋兴川 ;
乐国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02) :104-106
[10]   不同年级和专业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研究 [J].
宋兴川 ;
金盛华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6, (01)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