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21
作者
何编
孙照渤
李忠贤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倾斜涡度发展(SVD); 低空急流(LLJ); 持续性暴雨; 数值模拟;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2.04.014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倾斜涡度发展(slantwise vorticity development,SVD)理论,对2008年6月中旬华南地区持续性暴雨进行了动力学机制的诊断分析,讨论了低空急流(low level jet,LLJ)在低涡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同时利用MM5数值模式对暴雨过程进行了验证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低涡的发展是前期广西地区降水的主要动力因素,由于湿等熵面相对地形倾斜,且气块沿等熵面有相对运动,同时满足热力学参数CM<0的条件,使得SVD发生作用,导致低涡移出高原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而LLJ的增强改变了大气斜压性,是后期低涡继续东移发展,并造成广东地区持续性暴雨的重要原因。数值模拟控制试验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这次低涡降水的发展过程。敏感性试验结果初步表明,LLJ改变了低层大气稳定度和风的垂直切变,即大气斜压性增强,从而促进了中尺度低涡的进一步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66 / 4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孟湾风暴影响高原暴雪的个例分析:基于倾斜涡度发展的研究 [J].
王子谦 ;
朱伟军 ;
段安民 .
高原气象, 2010, 29 (03) :703-711
[2]   2008年6月广西持续性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 [J].
陈业国 ;
农孟松 .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250-255
[3]   “0806”华南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J].
何编 ;
孙照渤 .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164-171
[4]   两次西南低涡造成广西暴雨差异的对比分析 [J].
高安宁 ;
陈见 ;
李生艳 ;
何冬燕 ;
黄明策 .
气象科学, 2009, 29 (04) :4557-4563
[5]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 [J].
于波 ;
林永辉 .
大气科学, 2008, (01) :141-154
[6]   2004年9月川渝大暴雨期间西南低涡结构及其环境场的分析 [J].
赵思雄 ;
傅慎明 .
大气科学, 2007, (06) :1059-1075
[7]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J].
鲍名 .
大气科学, 2007, (05) :779-792
[8]   对流、湿度锋与低空急流的耦合——持续性暴雨维持的一种可能机制 [J].
陈忠明 ;
何光碧 ;
崔春光 ;
高文良 ;
闵文彬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3) :246-254
[9]   在“鞍”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西南低涡发展的物理过程分析及其对川东暴雨发生的作用 [J].
陈栋 ;
李跃清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7, (02) :185-201
[10]   减弱热带气旋附近的倾斜涡度发展 [J].
王瀛 ;
王元 ;
张立祥 ;
郜凌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