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以县域为评价单元

被引:32
作者
朱万泽 [1 ]
范建容 [1 ]
王玉宽 [1 ]
申旭红 [1 ]
田兵伟 [1 ]
魏宗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评价; 指标体系; 长江上游; 县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 [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上游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设计了由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指数、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国家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国家保护动物多样性指数5大指标构成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公式,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开展了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的县域共18个,占总县数的4.95%;评价结果为重要的县域共41个,占11.26%;评价结果为次重要的县域共76个,占20.88%;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的县域共106个,占29.12%;评价结果为中下水平的县域共68个,占18.68%;评价结果为不重要的县域共55个,占15.11%。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较重要和重要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华西雨屏区、长江源区和川渝鄂黔交界处山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603 / 26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
万本太 ;
徐海根 ;
丁晖 ;
刘志磊 ;
王捷 .
生物多样性, 2007, (01) :97-106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手段——GAP分析 [J].
王棒 ;
关文彬 ;
吴建安 ;
马克明 ;
刘国华 ;
汪西林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192-196
[3]   大尺度生物多样性评价 [J].
赵海军 ;
纪力强 .
生物多样性, 2003, (01) :78-85
[4]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遥感评估 [J].
郭中伟 ;
李典谟 ;
甘雅玲 .
生态学报, 2001, (08) :1369-1384
[5]   全球200:确定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一种方法 [J].
赵淑清 ;
方精云 ;
雷光春 .
生物多样性, 2000, (04) :435-440
[6]   生物多样性遥感研究方法浅议 [J].
岳天祥 .
生物多样性, 2000, (03) :343-346
[7]   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张峥 ;
张建文 ;
李寅年 ;
王欣 ;
刘泓 ;
张敬国 .
农业环境保护, 1999, (06) :283-286
[8]   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J].
曾志新 ;
罗军 ;
颜立红 ;
邹建文 ;
肖绿田 .
湖南林业科技, 1999, (02) :27-30
[9]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李晓文 ;
胡远满 ;
肖笃宁 .
生态学报, 1999, (03) :111-119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 [J].
倪健 ;
陈仲新 ;
董鸣 ;
陈旭东 ;
张新时 .
植物学报, 1998, (04) :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