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油气晚期成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17
作者
孙玉梅 [1 ]
李友川 [1 ]
龚再升 [2 ]
张功成 [1 ]
机构
[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新(晚期)构造运动的物质、能量效应与油气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龚再升 ;
方勇 .
地质学报, 2006, (03) :424-431
[2]   对石油包裹体研究和应用的几点认识 [J].
孙玉梅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6, (01) :29-32
[3]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 [J].
龚再升 .
石油学报, 2005, (06) :1-6
[4]   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6) :4-9
[5]   一种有效的油气成藏研究手段——有机包裹体生物标志物分析:以渤海中部沙东南构造带为例 [J].
吴景富 ;
孙玉梅 ;
席小应 ;
史权 ;
朱雷 .
岩石学报, 2003, (02) :348-354
[6]   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渤中25-1油田油气充注史研究中的应用 [J].
孙玉梅 ;
席小应 ;
黄正吉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4) :21-27
[7]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5) :2-6
[8]   渤中坳陷东下段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 [J].
李友川 ;
黄正吉 ;
张功成 .
石油学报, 2001, (02) :44-48+122
[9]   新构造运动与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 [J].
米立军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21-28
[10]   创新思维是油气勘探成功的源泉 [J].
龚再升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