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龙早群的轮回选择效果及应用研究

被引:7
作者
张建国
曹靖生
史桂荣
郭晓明
赵伟
李树军
蔡泉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龙早群体; 轮回选择;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6.05.011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一个由本课题组创造的系统材料组成的基础群体进行了轮回选择,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选育优良自交系,对群体的自身产量及测交效果进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0与C1的群体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测交增益明显;C2与C0、C1比较产量有了显著提高。经轮回选择后,群体内方差没有出现减小的现象。分别从C0及C1中选出的两个自交系龙早1564和龙早1337配合力较高,进一步证明了轮回选择的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与玉米育种 [J].
彭泽斌 ;
田志国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1) :18-20
[2]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与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 [J].
王凭青 ;
吴明生 ;
王远亮 .
作物杂志, 2003, (02) :11-14
[3]   “金皇后”等八个玉米群体产量配合力分析 [J].
陈彦惠 ;
武安柱 ;
吴连成 ;
张向前 ;
吴建宇 ;
白锦雯 .
玉米科学, 2002, (04) :10-12
[4]   不同性状对玉米种质优势类群划分结果的影响 [J].
史桂荣 .
玉米科学, 2001, (02) :38-40
[5]   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 [J].
李新海 ;
徐尚忠 ;
李建生 .
玉米科学, 2001, (01) :1-5
[6]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J].
陈彦惠 ;
王利明 ;
戴景瑞 .
作物学报, 2000, (05) :557-564
[7]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种质基础现状分析 [J].
曹靖生 .
玉米科学, 2000, (01) :21-22+45
[8]   玉米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利用 [J].
刘兴贰 ;
檀国庆 ;
吴凤新 .
玉米科学, 1998, (03) :2-7+29
[9]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J].
彭泽斌 ;
张世煌 ;
刘新芝 .
玉米科学, 1997, (0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