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

被引:7
作者
李焕娄
蔡年生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活性物质; 微生物药物; 抗真菌抗生素;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抑制剂; 浮选药剂;
D O I
10.13461/j.cnki.cja.00001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自从40年代初青霉素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Antibiotic)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抗生素”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充实。1942年链霉素的发现者美国学者Waksman首先下的定义是:“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从那时起至50年代中期,由于基本上只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少数品种在临床使用,它们也都只起到抗菌的作用,所以这个定义是合适的。我国最初将“Antibiotic”按其原意译为“抗生素”,但在当时这类物质都是抗菌的情况下,又将其改译为“抗菌素”,并沿用至80年代初期。之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105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产生变活霉素的变株的分离与初步鉴别 [J].
李焕娄 ;
吕婉瑜 ;
张月琴 ;
金文藻 ;
陶佩珍 ;
刘小普 ;
何依萍 ;
曾应 .
微生物学报, 1992, 32 (05) :353-358
[2]  
丙酰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构建的研究[J]. 李元,刘伯英,李晓平,杨毓芬,王硕昌.生物工程学报. 1992(02)
[3]   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螺旋霉产生菌中的表达 [J].
王以光 ;
金莲舫 ;
金文藻 ;
张秀华 ;
曾应 ;
徐小敏 ;
姚军 .
生物工程学报 , 1992, (01) :1-14
[4]  
天然无抗菌活性链霉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与活性重组体的分离[J]. 林荣团,杨毓芬,李焕娄.生物工程学报. 1990(02)
[5]   茯苓素对抗癌药的增效作用 [J].
李电东 ;
明秀英 ;
甄永苏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0, (01) :63-74
[6]   茯苓素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的抑制作用 [J].
许津 ;
吕丁 ;
钟启平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8, (01) :45-49
[7]  
Nemoto, K et al. Journal of Antibiotics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