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28
作者
易镇邪 [1 ]
周文新 [1 ]
秦鹏 [1 ,2 ]
屠乃美 [1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再生稻; 主季稻; 源库流特性; 高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6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为主季稻的1/8~1/5,穗粒数和产量为主季稻的1/3左右,但齐穗至齐穗后10 d再生稻光合速率较主季稻高20%70%,孕穗至成熟期再生稻净同化率是主季稻的2.7~6.0倍;再生稻与主季稻枝梗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不大,再生稻剑叶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主季稻,而残留在茎鞘中的比例大大降低;再生稻外观品质优于早稻与晚稻,而加工品质介于早稻与晚稻之间。本试验条件下,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稻属源库互作型。为使再生稻高产,应选用穗粒数较多的品种,充分发挥再生稻光合速率与净同化率高的优势,采取积极的栽培措施,促进再生稻叶面积的扩展、穗粒数的提高与物质运转能力的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Ⅱ优航1号在武夷山作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吴国胜 .
福建稻麦科技, 2005, (03) :45-46
[2]   杂交稻新组合再生稻头季及再生季源库特征分析 [J].
易镇邪 ;
屠乃美 ;
陈平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3) :243-248
[3]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J].
易镇邪 ;
屠乃美 ;
陈平平 .
杂交水稻, 2004, (06) :58-62
[4]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郑荣和 .
福建稻麦科技, 2004, (02) :21-22
[5]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 [J].
刘国华 ;
邓化冰 ;
陈立云 ;
肖应辉 ;
唐文邦 .
杂交水稻, 2002, (01) :47-49
[6]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J].
陈立云 ;
肖应辉 ;
唐文邦 ;
刘代苗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3) :160-162
[7]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头季稻与再生稻米质比较 [J].
向昌国 ;
卓儒洞 ;
李文芳 ;
严斧 .
杂交水稻, 2000, (03) :40-40
[8]   汕优669再生稻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林士燎 ;
周元湘 .
福建农业科技, 1998, (01) :31-31
[9]   汕优63蓄留再生稻的叶片生长与叶面积 [J].
袁继超,孙晓辉,马均 .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04) :6-11
[10]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14) 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要点 [J].
蒋彭炎 .
中国稻米, 1996, (06)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