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埋藏溶蚀作用

被引:37
作者
郑和荣 [1 ]
刘春燕 [1 ,2 ]
吴茂炳 [1 ]
王毅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埋藏溶蚀作用; 颗粒石灰岩; 成因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颗粒石灰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埋藏溶蚀作用可分为内源溶蚀和外源溶蚀两个作用阶段,这两种溶蚀作用的本质区别是酸性流体的来源和流体运移途径不同。埋藏溶蚀作用的流体来源于有机质在成熟作用和烃类热降解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CO2和H2S等酸性流体,内源溶蚀作用的流体来源于自身岩石颗粒中的有机质,而外源溶蚀作用流体则来源于颗粒石灰岩岩层之外的泥质烃源岩。埋藏溶蚀储层的形成是内源溶蚀和外源溶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颗粒石灰岩自身酸性流体的溶蚀作用主要形成彼此独立的小孔,后期外来酸性流体沿着不整合、断裂、裂缝和缝合线对围岩进一步溶蚀改造,地层中的矿物成分和流体的热对流是影响溶蚀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圈闭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 [J].
杜春国 ;
邹华耀 .
石油学报, 2007, (05) :27-33
[2]   塔河油田奥陶系灰岩埋藏溶蚀作用特征 [J].
朱东亚 ;
胡文瑄 ;
张学丰 ;
金之钧 .
石油学报, 2007, (05) :57-62
[3]   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作用 [J].
钱一雄 ;
陈跃 ;
陈强路 ;
尤东华 ;
邹森林 .
石油学报, 2006, (03) :47-52
[4]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对烃类的蚀变作用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石油学报, 2005, (05) :52-56
[5]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礁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特征与成因 [J].
张涛 ;
闫相宾 ;
王恕一 ;
余茂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462-466+471
[6]   盐水包裹体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为例 [J].
马红强 ;
陈强路 ;
陈红汉 ;
王恕一 ;
钱一雄 ;
陈跃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S1) :601-606
[7]   塔河油田性质和塔里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抗 .
石油学报, 2001, (04) :1-6+9
[8]  
碳酸盐岩油气形成和分布[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郝石生,贾振远编著, 1989
[9]  
Construction of the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seawater 87 Sr / 86 Sr curve[J] . R.E Denison,R.B Koepnick,W.H Burke,E.A Hetherington.Chemical Geology . 1998 (3)
[10]  
Strontium, neodymium, and lead isotope variations of authigenic and silicate sediment components from the Late Cenozoic Arctic Ocean: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provenance and the source of trace metals in seawater[J] . Bryce L. Winter,Clark M. Johnson,David L. Clark.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 199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