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案例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敏 [1 ]
李超平 [2 ]
机构
[1]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局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新员工; 组织社会化; 寻求信息;
D O I
10.16471/j.cnki.11-2822/c.2016.18.007
中图分类号
F272.92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员工初入组织时,容易因不适应而产生工作倦怠甚至离职行为,对组织发展有不利影响。组织社会化是帮助新员工适应组织的重要途径,受到了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视。本文分别在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案例研究后发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新员工的社会化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迷茫期、适应期与接受期;社会化策略的选择应考虑与企业的文化、战略等保持一致;工作内容的掌握被认为是组织社会化最为关键的学习部分;新员工主动寻求信息时,较多采用观察与询问的方式,并且观察行为先于询问行为发生。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化,企业可以构建包括导师在内的参与者体系,努力创造条件帮助新员工融入组织,最终通过本文案例的讨论,以期对企业开展组织社会化实践有所帮助。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工作经验、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知识分享影响的实证分析 [J].
王翔 ;
丁书彦 .
统计与决策, 2016, (04) :95-98
[2]   组织社会化策略对研发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团队导向人力资源实践的作用 [J].
张光磊 ;
彭娟 ;
陈丝露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 37 (01) :142-151
[3]  
新员工主动行为及其在组织社会化中的作用[J]. 毛凯贤,李超平.心理科学进展. 2015(12)
[4]   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对组织社会化后果的影响 [J].
何辉 ;
黄月 .
企业经济, 2015, (09) :102-109
[5]   组织社会化研究述评与展望 [J].
张爽 ;
陆文杰 .
经营与管理, 2015, (07) :138-144
[6]   组织社会化策略的类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一个文献综述 [J].
郭云贵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2015, (04) :119-124
[7]   导师指导、主动社会化对新员工工作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J].
喻晓 ;
李超平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 (11) :38-43
[8]   组织社会化策略、工作嵌入及新员工离职意向研究 [J].
苏晓艳 .
软科学, 2014, 28 (05) :48-52
[9]  
互动视角的组织社会化动态跟踪研究[J]. 李超平,苏琴,宋照礼.心理科学进展. 2014(03)
[10]   谁对组织社会化的贡献更大——组织社会化作用的优势分析 [J].
胡冬梅 ;
陈维政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 (05) :17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