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tischismus:是拜物教,还是物神化?

被引:3
作者
韩许高
刘怀玉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拜物教; 物神特征; 商品物神化; 镜像形式; 客体内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国内外学者通常把马克思《资本论》中的"拜物教"概念理解为主体性的社会意识范畴。个别学者一直试图挖掘其客体性社会存在内涵,但囿于旧的翻译术语依然陷在一种有理说不清的困境之中。本文欲从《资本论》"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一节标题的翻译问题入手,对马克思的"Fetischismus"和"光线"比喻的客体内涵展开词源学和语用学分析,提出新的翻译,以便于证明"商品物神化"指的是商品关系的镜像化形式之谜,不属于主体性社会意识范畴,而属于客体性的社会存在范畴;不属于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而属于一种揭穿"商品的形式之谜"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J].
吴琼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3) :88-99
[2]   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 [J].
刘召峰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9 (01) :17-23
[3]   商品拜物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吗? [J].
赵惠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1) :77-82
[4]   “商品拜物教”并不是拜物教 [J].
范敬凯 .
苏州大学学报, 1983, (01) :60-63
[5]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英)博托莫尔(Bottomore, 1994
[6]  
《资本论》入门[M]. 人民出版社 , [日]河上肇, 1988
[7]  
《资本论》注释[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苏]卢森贝, 1963
[8]  
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2 W.J.T.米歇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