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分型分析

被引:6
作者
郑予柯
杨春晓
袁筱茜
机构
[1] 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毒力基因; 病原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3 [饮食中毒与饮食性疾病的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珠海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分子分型的病原学特征,分析流行株的分布情况。方法对珠海市2009年-2014年共8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及基因型耐热溶血素(tdh)、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和不耐热溶血素(tlh)检测,并从中选取60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结果共分出35种血清型,其中优势型别为O3∶K6,占整个血清型的20.99%。所有菌株均含有tlh基因,含有tdh基因的有31株菌株,含有trh基因只有2株菌株为阳性。根据Pub MLST网络数据库提供的方法进行比对分析,60株副溶血性弧菌共分为33种ST型别。结论珠海市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为O3∶K6。tlh基因可以作为鉴别副溶血性弧菌的鉴定基因,多数食物中毒事件菌株中携带tdh基因。MLST的优势型别为ST3,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他型别共同祖先。而食品株血清型和MLST分型均呈多样化、分散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92 / 3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2003~2005年广东省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及其基因指纹图谱库的建立
    严纪文
    马聪
    朱海明
    赖蔚苳
    黄吉城
    何冬梅
    王海燕
    宋曼丹
    杨冰
    王建
    邓峰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4) : 387 - 391
  • [2]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刘秀梅
    程苏云
    陈艳
    袁宝君
    戴建华
    马群飞
    戴昌芳
    严纪文
    [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02) : 97 - 99
  • [3]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刘秀梅
    陈艳
    王晓英
    计融
    [J]. 卫生研究, 2004, (06) : 725 - 727
  • [4] 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张蔚
    潘劲草
    陈坤
    [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4, (03) : 182 - 184+190
  • [5]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ly pathogeni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the Seto-Inland Sea, Japan[J] . Muhammad Jahangir Alam,Ken-Ichi Tomochika,Shin-Ichi Miyoshi,Sumio Shinoda. 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 2002 (1)
  • [6] Detection of total and hemolysin-produc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shellfish using multiplex PCR amplification of tl , tdh and trh[J] . Asim K. Bej,Donald P. Patterson,Cynthia W. Brasher,Michael C.L. Vickery,Daniel D. Jones,Charles A. Kaysner.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