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和碰撞:来自羌塘中西部地区榴辉岩和蓝片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18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李才
解超明
王明
邓明荣
张乐
机构
[1] 吉林大学青藏高原地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榴辉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 洋壳俯冲; 陆壳俯冲; 羌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低温/高压变质带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延伸规模最大的高压变质带,但大量关键高压变质岩石出露地区地球化学资料匮乏,严重制约了对高压变质带原岩建造以及构造演化的全面认识。本文以羌塘中西部地区尚无地球化学资料的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和红脊山蓝片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以及原岩恢复工作。研究表明,果干加年山榴辉岩呈透镜状产于围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和少量大理岩中,其原岩为亚碱性玄武岩,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51.19×10-6~59.43×10-6)和轻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0.59~0.70],不具有Nb、Ta、Ti的亏损,与典型的N-MORB特征一致,暗示其原岩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红脊山地区基性蓝片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亚碱性玄武岩,具有高的TiO2(2.97%4.14%)和P2O5(0.29%0.48%)含量,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10~11.6]和高场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OIB。但是这些基性蓝片岩与大量的陆源碎屑岩伴生产出,且具有明显的硅铝质上地壳物质混染的特征,与南羌塘地区二叠纪大陆板内基性岩墙的产出特征以及地壳混染特征一致,可能是其俯冲消减的产物。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并结合区域内已识别出的E-MORB型洋壳和洋岛/海山物质深俯冲的证据,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晚三叠世高压变质带以洋壳物质深俯冲为主,同时亦保留了部分陆壳物质俯冲的证据,暗示大洋向北俯冲消减结束之后,又牵引至少一部分南羌塘北缘陆壳物质经历了随后的俯冲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821 / 283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1]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以红脊山地区香桃湖花岗岩为例 [J].
张修政 ;
董永胜 ;
李才 ;
邓明荣 ;
张乐 ;
许王 .
岩石学报, 2014, 30 (02) :547-564
[2]   藏北羌塘中部桃形湖蛇绿岩中钠长花岗岩——古特提斯洋壳消减的证据 [J].
胡培远 ;
李才 ;
解超明 ;
吴彦旺 ;
王明 ;
苏犁 .
岩石学报, 2013, 29 (12) :4404-4414
[3]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修政 ;
董永胜 ;
李才 ;
施建荣 ;
王生云 .
地质通报, 2010, 29 (12) :1804-1814
[4]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不同时代榴辉岩的识别及其意义——来自榴辉岩及其围岩40Ar-39Ar年代学的证据 [J].
张修政 ;
董永胜 ;
李才 ;
陈文 ;
施建荣 ;
张彦 ;
王生云 .
地质通报, 2010, 29 (12) :1815-1824
[5]   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的成因及意义 [J].
张修政 ;
董永胜 ;
施建荣 ;
王生云 .
地学前缘, 2010, 17 (01) :93-103
[6]   西藏改则县冈玛错地区发现榴辉岩 [J].
翟庆国 ;
王军 ;
王永 .
地质通报, 2009, 28 (12) :1720-1724
[7]   藏北羌塘中部绒玛地区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 [J].
翟庆国 ;
李才 ;
王军 ;
陈文 ;
张彦 .
岩石学报, 2009, 25 (09) :2281-2288
[8]   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 [J].
李才 ;
翟刚毅 ;
王立全 ;
尹福光 ;
毛晓长 .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1169-1177
[9]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地区发现榴辉岩 [J].
董永胜 ;
李才 .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1197-1200
[10]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斜长花岗岩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J].
施建荣 ;
董永胜 ;
王生云 .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1236-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