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菌种发酵对草鱼肉微生物和生物胺变化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谢诚
刘忠义
周宇峰
任康梓
昝婷婷
机构
[1]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关键词
草鱼; 发酵; 生物胺; 高效液相色谱;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0.03.004
中图分类号
TS254.1 [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目的】研究发酵草鱼的pH值、微生物菌群以及生物胺等特性的变化,为发酵草鱼的加工及其卫生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新鲜草鱼宰杀后,切取宽度3cm的草鱼鱼块,加入30g/kg食盐腌制6h后,混合接种酵母、红曲和乳酸菌,于30℃发酵12h,然后进行微生物检测,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生物胺的变化。【结果】经过12h的发酵,鱼肉中的组胺、酪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分别为(0.29±0.10)、(1.31±0.10)、(16.53±0.20)、(3.86±0.15)和(5.18±0.2)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0.10)、(1.96±0.10)、(21.62±0.30)、(10.93±0.20)和(12.69±0.25)mg/kg;发酵鱼肉pH值从起始的6.4下降到5.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300CFU/kg,没有检出芽孢菌。【结论】接种混合菌种于30℃发酵12h,可以控制发酵草鱼制品中组胺、酪胺、腐胺、亚精胺及精胺的含量,抑制大肠菌群的生长,保证发酵草鱼制品的卫生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岩原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J].
李正友 ;
黄辉 ;
周路 ;
张竹青 .
水生态学杂志, 2009, (01) :126-127
[2]   发酵鳙鱼糕的研制 [J].
邓孝平 ;
贺莉 ;
侯芳 ;
刘忠义 .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11) :195-197
[3]   鲊鱼制品固态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J].
卢晓莉 ;
曾令彬 ;
熊善柏 .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08) :157-160
[4]   水产品中生物胺的测定方法 [J].
刘辰麒 ;
王锡昌 ;
丁卓平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7, (04) :357-361
[5]   柱前衍生-RP-HPLC方法测定水产品中生物胺 [J].
李志军 ;
薛长湖 ;
封锦芳 ;
周蕊 ;
周雪飞 ;
吴永宁 ;
赵云峰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427-431
[6]   我国淡水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罗相忠 ;
邹桂伟 ;
潘光碧 ;
杨国庆 .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5, (05) :98-102+114
[7]  
2001年上半年日本鱼类产品的进口总量[J]. 李明华.水产科技. 2002(04)
[8]  
2001年上半年日本鱼类产品的进口总量[J]. 李明华.水产科技. 2002 (04)
[9]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陈金春,陈国强主编, 2005
[10]  
Microbiological changes in naturally fermented cassava fish ( Pseudotolithus sp.) for lanhouin production[J] . V.B. Anihouvi,E. Sakyi-Dawson,G.S. Ayernor,J.D. Hounhouig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