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模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氮素淋失特征

被引:28
作者
罗林涛 [1 ,2 ]
程杰 [2 ]
王欢元 [2 ]
韩霁昌 [2 ]
胡延涛 [2 ]
马增辉 [2 ]
机构
[1] 不详
[2]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3] 不详
[4]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复配土; 砒砂岩; 沙; 铵态氮; 硝态氮;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4.026
中图分类号
S157.4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砒砂岩与沙的最佳混合比例,使其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防止地下水污染。本文进行了不同比例的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种植玉米的小区试验,在玉米生长期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测其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混合比例下复配土的氮素淋失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铵态氮含量在各混合比例的复配土中较低,均在2.5mg/kg以下,未出现累积情况;(2)砒砂岩与沙在不同的混合比例下均存在硝态氮淋失;(3)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为1∶2时,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40cm,且无机氮累积量最高,其玉米产量高达9 900kg/hm2。对种植玉米而言,推荐采用1∶2的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进行推广开发。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66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灌溉、施肥和浅水埋深对小麦产量和硝态氮淋溶损失的影响 [J].
杜军 ;
杨培岭 ;
李云开 ;
任树梅 ;
王永忠 ;
李仙岳 ;
杜静 ;
张建国 ;
贺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57-64
[2]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素淋失的影响 [J].
汪军 ;
王德建 ;
张刚 ;
王灿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12) :1650-1657
[3]   砒砂岩分布范围界定与类型区划分 [J].
王愿昌 ;
吴永红 ;
寇权 ;
闵德安 ;
常玉忠 ;
张绒君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1) :14-18
[4]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土壤水分动态与氮素的淋溶损失 [J].
张玉铭 ;
张佳宝 ;
胡春胜 ;
李晓欣 ;
朱安宁 .
土壤学报, 2006, (01) :17-25
[5]   不同土壤耕作法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J].
胡立峰 ;
胡春胜 ;
安忠民 ;
张爱军 ;
陈阜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6) :188-191
[6]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 [J].
吴金水 ;
郭胜利 ;
党廷辉 .
生态学报, 2003, (10) :2040-2042+2041
[7]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NO3-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J].
巨晓棠 ;
刘学军 ;
张福锁 .
土壤学报, 2003, (04) :538-546
[8]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J].
刘学军 ;
赵紫娟 ;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学报, 2002, (07) :1122-1128
[9]  
Potential role of feldspathic sandstone as a natural water retaining agent in Mu Us Sandy Land, Northwest China[J] . Jichang Han,Jiancang Xie,Yang Zhang.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 2012 (5)
[10]  
Increased nitrogen use efficiencies as a key mitigation alternative to reduce nitrate leaching in north china plain[J] . Xiaoxin Li,Chunsheng Hu,Jorge A. Delgado,Yuming Zhang,Zhiyun Ouyang.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