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成藏机理、开采技术及研究方向

被引:5
作者
吕瑞 [1 ]
陈培元 [1 ]
田佳丽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气工程分公司
关键词
煤层气; 成藏机理; 赋存形式; 影响因素; 开采技术; 研究方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TD842 [开拓与准备工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81901 ;
摘要
煤层气是一种吸附在煤层中的天然可燃气体,具有洁净、方便、高效等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成藏机理和开采方式上同常规天然气有巨大的差别。研究发现煤层气的成因机制主要有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种类型,其中以热成因为主;煤层气以吸附、游离和溶解三种方式赋存在煤基质孔隙中,吸附方式占到了很大的比例;煤层气不需要天然的圈闭存在,依靠吸附作用就可以运聚成藏。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地质构造条件、顶底封闭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的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煤层气藏是压力圈闭气藏,在开采技术方面主要采用水平井分支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压裂技术、洞穴完井技术、以及混合气体驱替技术。加强次生生物成因气、开采技术以及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混合气体驱替煤层气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J].
方志明 ;
李小春 ;
李洪 ;
陈寒秋 .
岩土力学, 2010, 31 (10) :3223-3229
[2]   煤层气生成及含气量控制因素 [J].
沈丽惠 ;
齐俊启 ;
赵志义 ;
徐飞 ;
乔军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7 (01) :81-84
[3]   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分析 [J].
李林海 .
华北国土资源, 2009, (04) :34-35+40
[4]   煤巷锚网索支护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J].
赵俊楼 ;
张香玲 ;
张立华 ;
崔延昆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6 (04) :79-82
[5]   浅谈煤层气的综合开发利用 [J].
胡向志 ;
王志荣 .
中州煤炭, 2009, (12) :39-40+84
[6]   构造运动对煤储层控气性影响 [J].
胡忠亚 ;
孙娇鹏 ;
郭炜 ;
崔璐 .
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2) :123-123
[7]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J].
於俊杰 ;
朱玲 ;
周波 ;
邵立南 ;
何绪文 .
洁净煤技术, 2009, 15 (03) :5-8
[8]   煤层气成藏机理研究 [J].
唐鹏程 ;
郭平 ;
杨素云 ;
杜建芬 .
中国矿业, 2009, (02) :94-97
[9]   天然气机理类型及其分布 [J].
薛会 ;
张金川 ;
刘丽芳 ;
卞昌蓉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 (02) :53-57
[10]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及其未来战略地位 [J].
刘洪林 ;
刘洪建 ;
李贵中 ;
王红岩 .
中国矿业, 2004, (09)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