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抗条锈病基因对小麦高产品种绵阳11的直接转移

被引:5
作者
张怀琼
任正隆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 四川雅安
[3] 四川雅安
关键词
基因转移; 易位系; 条锈病; 抗性; 小麦育种;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1.03.001
中图分类号
S512.103.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使用小麦高产品种绵阳 11的套袋自交纯系为受体 ,白粒黑麦自交系为供体 ,选育了高抗条锈病和中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系 98- 10 5 4系列。研究证明它们的抗性来源于小麦 6B染色体和黑麦 6R染色体的易位 ,含有与Yr9和绵阳 11的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暂时命名为YrBL。同时指出所得的 6R易位系是研究易位效应和基因表达的优良材料 ,在小麦育种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Importance of wheat-rye translocations for breeding modern cultivar of Triticum aestivum L.[J] . S.V. Rabinovich. &nbspEuphytica . 1998 (1)
[2]   绵阳系统小麦品种抗条锈性分析 [J].
杨华安 ;
吴立人 ;
R.W.Stubbs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6) :1-4
[3]   分子标记技术定位黑麦6R染色体上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 [J].
张文俊 ;
J.W.Snape .
科学通报, 1995, (24) :2274-2276
[4]   诱导染色体的不稳定状态导致基因的种间转移 [J].
张怀琼 ;
任正隆 .
遗传, 1998, (S1) :55-57+61
[5]   繁6-绵阳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 [J].
牛永春 ;
吴立人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1) :6-9
[6]  
我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研究进展[A]. 李振岐,康振生.21世纪小麦遗传育种展望——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 2001
[7]   绵阳系小麦抗条锈性变异的系统调查 [J].
王凤乐 ;
吴立人 ;
徐世昌 ;
杨家秀 ;
刘述英 .
植物病理学报, 1996, (02)
[8]   小麦抗条锈病染色体异源易位系的选育 [J].
张怀琼 ;
任正隆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05-108
[9]   我国小麦条锈病持续控制的策略 [J].
吴立人 ;
牛永春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46-53
[10]  
Induction of small-segment-tranalocation between wheat and rye chromosomes. Ren Z L, Zhang H Q. Science in China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