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被引:98
作者:
樊后保
[1
]
李燕燕
[1
]
苏兵强
[2
]
林德喜
[3
]
刘春华
[4
]
蒋宗垲
[4
]
机构:
[1] 南昌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2] 福建省国有林机构管理局
[3]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6个混交林的林木总生物量分别为216·41、260·06、221·92、221·65、246·13t/hm2及201·04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204·3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81·4%83·7%,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在混交林中,处于主林层的马尾松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3·5%85·4%。在各林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6·4%64·8%,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6·3%18·6%)>枝(9·0%16·9%)>皮(4·9%7·3%)>叶(1·1%4·3%)。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9m高度的生物量分配比例(67·1%)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在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马尾松纯林中则出现在1314m。混交林中,阔叶树根系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占根系总生物量的74%99%,60cm以下土层则根系分布很少,而马尾松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和60cm以下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6%和49%。各混交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6015·25t/(hm2·a),而马尾松纯林的生产力仅7·34t/(hm2·a)。林分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光合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比(X1)、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比(X2)存在显著的非线形关系:NPP=5·5745+1·1985X1+2·6479X22。在所研究的林分中,细根(d<2mm)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为0·2%,但细根生产力占林分净生产力的平均比达2·9%。
引用
收藏
页码:2463 / 2473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