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库容量类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

被引:22
作者
董桂春 [1 ]
于小凤 [1 ]
董燕萍 [2 ]
李进前 [1 ]
田昊 [1 ]
周娟 [1 ]
王云霞 [1 ]
杨连新 [1 ]
黄建晔 [1 ]
王余龙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连云港市园艺蔬菜技术指导站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库容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差异,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的氮素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426%、817%)。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g·m-2;大库容量品种抽穗期全株含氮率较高、结实期全株含氮率下降幅度较大;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强,抽穗后更明显,吸氮能力显著受到生育期与吸氮强度的影响,但吸氮强度的作用要大于生育期的作用;大库容量类型品种氮素在根中比例小、成熟期氮素在茎鞘叶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增加吸氮量,促进茎鞘叶中的氮素运转有利于库容量的提高。【结论】大库容量类型品种吸氮能力特别是抽穗后的吸氮能力强,成熟期氮素在营养器官中比例小、穗中氮素比例大、结实期茎鞘叶氮素运转量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432 / 34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分配与运转的差异 [J].
董桂春 ;
王余龙 ;
周娟 ;
张彪 ;
张传胜 ;
张岳芳 ;
杨连新 ;
黄建晔 .
作物学报, 2009, 35 (01) :149-155
[2]   水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研究进展 [J].
樊剑波 ;
张亚丽 ;
王东升 ;
段英华 ;
叶利庭 ;
沈其荣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2) :129-134
[3]   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形态与生理指标的研究 [J].
魏海燕 ;
张洪程 ;
张胜飞 ;
杭杰 ;
戴其根 ;
霍中洋 ;
许轲 ;
马群 ;
张庆 ;
刘艳阳 .
作物学报, 2008, (03) :429-436
[4]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J].
曾建敏 ;
崔克辉 ;
黄见良 ;
贺帆 ;
彭少兵 .
作物学报, 2007, (07) :1168-1176
[5]   不同氮效率水稻全生育期内对增硝营养的响应及其生理机制 [J].
段英华 ;
张亚丽 ;
王松伟 ;
沈其荣 .
生态学报, 2007, (03) :1086-1092
[6]   不同氮收获指数水稻基因型的氮代谢特征 [J].
程建峰 ;
戴廷波 ;
曹卫星 ;
姜东 ;
潘晓云 .
作物学报, 2007, (03) :497-502
[7]   不同作物管理技术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J].
梁尹明 ;
林贤青 ;
孙永飞 ;
朱德峰 ;
陈惠哲 .
土壤通报, 2007, (01) :191-193
[8]   籼稻品种间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张岳芳 ;
王余龙 ;
张传胜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陈培峰 ;
龚克成 .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04) :318-324
[9]   籼稻品种的氮素累积量与根系性状的关系 [J].
张岳芳 ;
王余龙 ;
张传胜 ;
董桂春 ;
杨连新 ;
黄建晔 ;
龙银成 .
作物学报, 2006, (08) :1121-1129
[10]   高产水稻对氮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研究 [J].
杨从党 ;
朱德峰 ;
应继锋 ;
张玉屏 ;
林贤青 ;
袁平荣 ;
周能 ;
周玉萍 .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03) :4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