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孤北潜山煤成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18
作者
张善文 [1 ]
张林晔 [2 ]
李政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2]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孤北潜山; 煤成气; 碳同位素; 生烃—埋藏史; 成藏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气体组分、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及轻烃参数,确定济阳坳陷孤北潜山带煤成气源主要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中生界煤系烃源岩也具有一定的贡献,煤成气主要分布于第二排山、第三排山北部远离孤北断层地区及第四排山。在煤成气源确认的基础上,通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生烃动力学分析,结合烃源岩的生烃—埋藏史,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经历了4次生烃过程,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主要生烃期,中生界煤系烃源岩生烃期主要为喜马拉雅后期。该区煤成气藏可能有2种成因,一是源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原生气藏在喜马拉雅期被破坏后再次聚集而成;二是喜马拉雅期埋藏较深的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煤系烃源岩再次生烃形成,其中第二种成因的煤成气是今后孤北潜山带天然气勘探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70 / 6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煤成气潜在区 [J].
戴金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41-645+663
[2]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J].
戴金星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刘全有 ;
周庆华 ;
胡安平 ;
杨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73-484
[3]   沾化凹陷孤北潜山带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 [J].
闵敏 ;
郑油路 ;
万丛礼 ;
王建伟 .
钻采工艺, 2006, (02) :118-120
[4]   孤北斜坡带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 [J].
李红梅 .
天然气工业, 2006, (02) :23-25+160
[5]   中国大中型气田分布的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 [J].
王庭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1-8
[7]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趋势和天然气地学理论重要进展 [J].
戴金星 ;
秦胜飞 ;
陶士振 ;
朱光有 ;
米敬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2) :127-142
[8]   渤南洼陷孤西深洼带的煤成气 [J].
尹长河 ;
陈洁 ;
孙锡文 ;
杨品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42-44+3
[9]   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 [J].
桑树勋 ;
陈世悦 ;
刘焕杰 .
地质科学, 2001, (02) :212-221
[10]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J].
朱炎铭 ;
秦勇 ;
范炳恒 ;
李田忠 ;
姜波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1, (02) :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