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18
作者
陈晓利 [1 ]
李杨 [2 ]
洪启宇 [2 ]
赵永红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滑坡崩塌; 应力场; 位移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汶川地震中在硬岩、次硬岩区域出现的一些大规模斜坡破坏现象超出了以往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问题的认识。本文使用FEPG有限元程序分析了水平和垂直2种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经过不同的震动持续时间,不含裂隙岩质坡体内部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得出的结论认为,在输入震动振幅为0.1m的加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内部的应力和位移均出现极值:在边坡的顶部及坡面上最大拉伸应力值大于100MPa,超过了花岗岩、灰岩等硬岩、次硬岩的抗拉强度,可能使岩体产生破裂发生崩塌、滑坡灾害。研究结果还表明,与水平方向振动加载相比,垂直方向振动加载产生的响应结果要大,边坡顶端一点的在垂直方向位移的峰值达到0.43m,远远超过了输入的震动振幅,垂直方向的震动是引起边坡的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此外,震动持续时间越长,造成的变形和破坏就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99 / 19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汶川地震滑坡崩塌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晓利
    邓俭良
    冉洪流
    [J]. 地震地质, 2011, 33 (01) : 191 - 202
  • [2]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殷跃平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 153 - 166
  • [3]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质背景及次生斜坡灾害空间发育规律
    祁生文
    许强
    刘春玲
    张兵
    梁宁
    童立强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 39 - 49
  • [4] 汶川大地震山地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王运生
    罗永红
    吉峰
    霍俊杰
    吴峻峰
    徐鸿彪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59 - 763
  • [5]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许强
    黄润秋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21 - 729
  • [6]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30 - 741
  • [7]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黄润秋
    李为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 2585 - 2592
  • [8]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白沙河段破裂及其位移特征
    何宏林
    孙昭民
    魏占玉
    董绍鹏
    高翔
    王世元
    王纪强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658 - 673
  • [9] 对汶川地震宏观震中和极震区的认识
    李志强
    袁一凡
    李晓丽
    何萍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768 - 777
  • [10]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597 -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