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找矿模型

被引:32
作者
陈红旗 [1 ]
曲晓明 [2 ]
范淑芳 [2 ]
机构
[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铜金矿; 多龙矿集区; 矿床成因模型; 综合找矿模型; 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 西藏;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羌塘地块南缘的岩浆弧中。过去十多年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多龙矿集区内已发现和评价了多不杂、波龙、地堡那木岗、拿若、荣那等5处大型、超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资源量近1000万吨,金300余吨。区内以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主,兼有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_角砾岩型矿化组合。研究发现,矿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2.2‰2.3‰之间,平均为0.2‰,峰值在-1‰1‰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接近幔源硫,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温度介于250~420℃之间,成矿深度1~5 km,成矿流体为残余岩浆流体,大气降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不明显。作者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总结出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最有效的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是:地质+化探(水系沉积物)+物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钻探。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3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J].
唐菊兴 ;
孙兴国 ;
丁帅 ;
王勤 ;
王艺云 ;
杨超 ;
陈红旗 ;
李彦波 ;
李玉彬 ;
卫鲁杰 ;
张志 ;
宋俊龙 ;
杨欢欢 ;
段吉琳 ;
高轲 ;
方向 ;
谭江云 .
地球学报, 2014, 35 (01) :6-10
[2]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钾长石和绢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李玉彬 ;
李玉昌 ;
卫鲁杰 ;
刘朝强 .
矿床地质, 2013, 32 (05) :954-962
[3]   西藏波龙铜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周玉 ;
多吉 ;
温春齐 ;
费光春 ;
张贻 .
矿物岩石, 2013, 33 (02) :43-49
[4]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卫鲁杰 ;
刘朝强 .
地质与勘探, 2012, 48 (02) :199-206
[5]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碰撞后A型花岗岩的时代及其对洋盆闭合时间的约束 [J].
曲晓明 ;
辛洪波 ;
杜德道 ;
陈华 .
地球化学, 2012, 41 (01) :1-14
[6]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及意义 [J].
李光明 ;
段志明 ;
刘波 ;
张晖 ;
董随亮 ;
张丽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56-1260
[7]   班公湖-怒江带、羌塘地块特提斯演化与成矿地质背景 [J].
耿全如 ;
潘桂棠 ;
王立全 ;
彭智敏 ;
张璋 .
地质通报, 2011, 30 (08) :1261-1274
[8]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富铁矿与铜(金)矿C、Si、O、S和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吕立娜 ;
赵元艺 ;
宋亮 ;
田毅 ;
辛洪波 .
地质学报, 2011, 85 (08) :1291-1304
[9]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J].
杜德道 ;
曲晓明 ;
王根厚 ;
辛洪波 ;
刘治博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1993-2002
[10]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李玉彬 ;
李玉昌 .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2159-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