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被引:116
作者
唐菊兴 [1 ]
孙兴国 [2 ]
丁帅 [3 ]
王勤 [3 ]
王艺云 [3 ]
杨超 [1 ]
陈红旗 [4 ]
李彦波 [4 ]
李玉彬 [4 ]
卫鲁杰 [4 ]
张志 [3 ]
宋俊龙 [3 ]
杨欢欢 [3 ]
段吉琳 [5 ]
高轲 [3 ]
方向 [3 ]
谭江云 [6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2] 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3] 成都理工大学
[4]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
[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6]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斑岩型; 高硫型; 西藏铁格龙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 [有色金属]; P618.5 [贵重金属];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J].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地球学报, 2014, 35 (01) :1-5
[2]   西藏改则县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浅析 [J].
李玉彬 ;
钟婉婷 ;
张天平 ;
陈华安 ;
李玉昌 ;
陈红旗 ;
范安辉 .
地球学报, 2012, 33 (04) :579-587
[3]   西藏多龙铜多金属矿集区构造及蚀变遥感信息提取 [J].
代晶晶 ;
曲晓明 .
地质与勘探, 2012, 48 (04) :815-822
[4]   西藏多不杂矿集区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指标研究 [J].
吴德新 ;
赵元艺 ;
刘朝强 ;
许虹 ;
李玉昌 ;
李玉彬 ;
雷晓光 .
地球学报, 2012, 33 (02) :185-196
[5]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地质与蚀变 [J].
祝向平 ;
陈华安 ;
马东方 ;
黄瀚霄 ;
李光明 ;
卫鲁杰 ;
刘朝强 .
地质与勘探, 2012, 48 (02) :199-206
[6]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勘查模型 [J].
李玉彬 ;
多吉 ;
钟婉婷 ;
李玉昌 ;
强巴旺堆 ;
陈红旗 ;
刘鸿飞 ;
张金树 ;
张天平 ;
徐志忠 ;
范安辉 ;
索朗旺钦 .
地质与勘探, 2012, 48 (02) :274-287
[7]   紫金山金铜矿二元铜硫化物成分特点的初步研究 [J].
刘羽 ;
刘文元 ;
王少怀 .
矿床地质, 2011, 30 (04) :735-741
[8]   紫金山金铜矿床深部成矿作用研究和找矿前景评价的关键 [J].
邱小平 ;
蓝岳彰 ;
刘羽 .
地球学报, 2010, 31 (02) :209-215
[9]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及Pb、Sr、Nd同位素特征 [J].
辛洪波 ;
曲晓明 ;
王瑞江 ;
刘鸿飞 ;
赵元艺 ;
黄玮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85-792
[10]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床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 SHRIMP测年及地质意义 [J].
佘宏全 ;
李进文 ;
马东方 ;
李光明 ;
张德全 ;
丰成友 ;
屈文俊 ;
潘桂棠 .
矿床地质, 2009, 28 (06) :73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