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6
作者
刘静 [1 ]
任川 [2 ]
董巍 [3 ]
才奎志 [1 ]
崔胜权 [1 ]
王瀛 [1 ]
陈妮娜 [1 ]
机构
[1]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2] 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
关键词
强降水; 东北冷涡; 能量锋; MCC;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加密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产品对2010年8月19—22日辽宁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雨情特点、环境条件、水汽输送、能量场、中尺度云团的演变特征、雷达反射率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持续性降水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此次暴雨过程包括冷涡东移和低涡北上两个降水阶段,总体表现为过程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和局地爆发性强的特点.西风带长波槽稳定,副热带高压和日本海高压维持,"东低西阻"形势明显;东北冷涡、高层幅散、低层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气旋等高低空系统耦合.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在降水区汇合,水汽条件充沛.随着锋面系统东移,暴雨区具有极强的动力抬升条件.中α尺度云团发展,对流云团的组织化特征明显,冷云砧面积决定了强降水范围.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回波长轴方向与回波移动方向一致,"列车效应引发局地强降水,回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回波垂直结构表明此次暴雨具有低质心的热带降水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13年黑龙江省夏季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J].
李永生 ;
张健 ;
于梅 ;
班晋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3) :31-37
[2]   1961—2010年东北地区降水事件时空均匀性研究 [J].
李邦东 ;
赵中军 ;
舒黎忠 ;
王式功 ;
尚可政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3) :52-58
[3]   河北一次层状云系降水的微物理机制数值模拟与分析 [J].
王秀娟 ;
姜忠宝 ;
杨洁帆 ;
夏葳 ;
张超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1) :1-7
[4]   海河流域切变线类暴雨成因分析 [J].
卢焕珍 ;
刘一玮 ;
张楠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 30 (01) :15-22
[5]   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 [J].
陈红专 ;
叶成志 ;
唐明晖 .
气象, 2013, 39 (12) :1580-1590
[6]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J].
谌芸 ;
孙军 ;
徐珺 ;
杨舒楠 ;
宗志平 ;
陈涛 ;
方翀 ;
盛杰 .
气象, 2012, 38 (10) :1255-1266
[7]   2010年8月8-10日辽东半岛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梁军 ;
张胜军 ;
石小龙 ;
王树雄 ;
刘晓初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320-1331
[8]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J].
孙继松 ;
陶祖钰 .
气象, 2012, 38 (02) :164-173
[9]   2010年7—8月东北地区强降雨过程分析和预报技术探讨 [J].
孙军 ;
代刊 ;
樊利强 .
气象, 2011, 37 (07) :785-794
[10]   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J].
尹洁 ;
郑婧 ;
张瑛 ;
吴琼 .
气象, 2011, 37 (07) :827-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