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响应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4
作者
张笑培 [1 ]
杨改河 [2 ,3 ]
王和洲 [1 ]
杨慎骄 [1 ]
宗洁 [1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3] 不详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5]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
[6] 不详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抗蚀性; 植被恢复;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农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陕西千阳天然次生林侧柏(B),20年(C20)和5年(C5)生刺槐林,撂荒5年(H5)、苜蓿草地(M)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特性及抗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结构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以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域抗蚀性定量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蚀性指数分别为:侧柏0.92,20年刺槐0.82,5年刺槐0.62,5年撂荒地0.49,苜蓿0.46,农地0.20。土壤抗蚀性大小顺序为:侧柏>刺槐20>刺槐5>荒5>苜蓿>农地。通过不同的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比对照有了明显提高,土壤生态功能得到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52 / 3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J].
薛萐 ;
李占斌 ;
李鹏 ;
刘国彬 ;
戴全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S1) (S1) :69-72
[2]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抗蚀性评价 [J].
韩鲁艳 ;
郝乾坤 ;
焦菊英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159-164
[3]   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评价 [J].
张雯雯 ;
李新举 ;
陈丽丽 ;
冯书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7) :106-109
[4]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特征研究 [J].
史晓梅 ;
史东梅 ;
文卓立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63-66
[5]   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张希彪 ;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2006, (11) :3685-3695
[6]   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 [J].
宋阳 ;
刘连友 ;
严平 ;
曹彤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24-131
[7]   应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实验研究 [J].
刘雪梅 ;
黄元仿 .
土壤通报, 2005, (04) :579-582
[8]   主成分方法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蔡艺 .
中国统计, 2005, (02) :26-28
[9]   水土保持林土壤抗蚀性能评价研究 [J].
沈慧 ;
姜凤岐 ;
杜晓军 ;
鹿天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45-348
[10]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J].
王佑民,郭培才,高维森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4, (04)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