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山丘陵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为例

被引:19
作者
匡垚瑶 [1 ]
杨庆媛 [1 ]
王兆林 [2 ]
慕卫东 [1 ]
毕国华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适宜性评价; 布局优化类型; 城乡结合部; 古路镇;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236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城乡结合部是城乡争夺土地资源的核心区域,深入开展郊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为例,运用转移矩阵法剖析低山丘陵地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从地形条件、生态环境、居民点规模、区位条件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古路镇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进行评价,结合规划政策导向归纳出5种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类型,并根据居民点空间扩展限制分区,制定差异化布局优化策略。主要结论为:(1)2009—2013年5年间古路镇城镇建设用地处于高速扩展之中,导致耕地面积缩减明显,表现出人类活动在城乡发展过程的不均衡性。(2)古路镇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与居民点平均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在空间分布上,适宜性等级沿主要交通线两侧逐渐降低。(3)基于规划政策导向、农村居民点空间扩展限制分区,制定差异化的优化策略,城镇转化型居民点逐步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村庄重点扩展类型居民点建设成为中心社区,承担对周围村落的服务职责;村庄挖潜型居民点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村庄合并型居民点整合零散用地,共享公共服务资源;迁移型居民点迁出新建,优化农村"三生"空间,以实现低山丘陵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的城镇化和集约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1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以兰州市黄裕乡为例 [J].
赵茜宇 ;
张占录 ;
方杰代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 30 (09) :44-49
[2]   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J].
方方 ;
梁昊光 ;
刘彦随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01) :57-64
[3]   乡村转型发展产业驱动机制:以盘锦乡村旅游为例 [J].
程哲 ;
蔡建明 ;
崔莉 ;
刘彦随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6, 37 (01) :143-150
[4]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J].
刘沛林 .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1205-1212
[5]   重庆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以长寿区海棠镇为例 [J].
樊天相 ;
杨庆媛 ;
何建 ;
潘菲 ;
邓永旺 .
地理研究, 2015, 34 (05) :883-894
[6]   基于GIS的岩溶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J].
郜红娟 ;
张朝琼 ;
蔡广鹏 ;
罗绪强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2) :200-203+346
[7]   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识别与测度——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镇为例 [J].
邹利林 ;
王建英 .
资源科学, 2015, 37 (02) :265-271
[8]   重庆市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玉华 ;
高明 ;
吕煊 ;
许汀汀 ;
章明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2) :225-232
[9]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阜新市城市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研究 [J].
吴春华 ;
胡远满 ;
黄培泉 ;
刘淼 ;
任东风 .
资源科学, 2013, 35 (12) :2405-2411
[10]   江苏省乡村性及乡村转型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J].
周华 ;
王炳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9) :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