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

被引:54
作者
吕铭志 [1 ,2 ]
盛连喜 [1 ,2 ]
张立 [3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
[2]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3] Everglades Wetland Research Park,Florida Gulf Coast University
关键词
气候带; 固碳; 碳排放; 高原湿地; 沼泽湿地; 红树林湿地;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选择温带湿润地区三江平原湿地、青藏高原东缘若尔盖湿地和北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广州红树林湿地,对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红树林湿地在固碳速率和固碳潜力方面都要高于泥炭沼泽和苔藓泥炭沼泽。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的CH4和CO2排放通量有较大差异。在CO2排放通量方面,若尔盖高原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排放通量要高于红树林湿地;在CH4排放通量方面,三江平原湿地的CH4排放通量要大于若尔盖高原湿地和红树林湿地。不同气候条件下,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气候因素在大尺度上影响湿地的碳源、碳汇特征,而水文、植被类型和植株密度等亦是影响不同湿地类型碳源、碳汇差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1]  
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 郝庆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5
[12]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D]. 丁维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003
[13]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M]. 气象出版社 , 于贵瑞, 2003
[14]   An appraisal of global wetland area and its organic carbon stock [J].
Mitra, S ;
Wassmann, R ;
Vlek, PLG .
CURRENT SCIENCE, 2005, 88 (01) :25-35
[15]  
Phanerozoic atmospheric CO 2 change: evaluating geochemical and paleobiological approaches[J] . Dana L. Royer,Robert A. Berner,David J. Beerling.Earth Science Reviews . 2001 (4)
[16]  
Methane sources in China: historical and current emissions. Khalil M A K, Shearer M J, Rasmussen R A. Chemosphere . 1993
[17]  
Patterns of Change in the Carbon Balance of Organic Soil-Wetlands of the Temperate Zone. Armentano T V,Menges E S. Jour-nal of Ecology . 1986
[18]   中国湿地土壤碳库保护与气候变化问题 [J].
张旭辉 ;
李典友 ;
潘根兴 ;
李恋卿 ;
林凡 ;
许信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4) :202-208
[19]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段晓男 ;
王效科 ;
逯非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463-469
[20]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J].
仝川 ;
曾从盛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3)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