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郭书亚 [1 ]
张新 [2 ]
张前进 [2 ]
王振华 [2 ]
李亚贞 [1 ]
顾顺芳 [1 ]
焦念元 [1 ]
尹飞 [1 ]
付国占 [1 ]
机构
[1] 不详
[2]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
[5] 不详
关键词
夏玉米; 秸秆覆盖深松; 产量;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2.01.02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深松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在河南西平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花后不同时期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处理相比,深松覆盖处理下玉米穗位叶一直保持着较高SOD、POD活性,在花后15d、30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花后一直保持着较低的MDA含量,并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处理产量比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处理分别高2.17%、6.06%、14.1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深松覆盖在降水较多的豫南雨养区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豫西旱坡地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研究——Ⅰ.连年免耕和深松覆盖对冬小麦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J].
王育红 ;
蔡典雄 ;
姚宇卿 ;
王小彬 ;
吕军杰 ;
李俊红 ;
丁志强 ;
张洁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5) :47-51
[2]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J].
江晓东 ;
迟淑筠 ;
李增嘉 ;
宁堂原 ;
王芸 ;
邵国庆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55-58
[3]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J].
高旺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02-2708
[4]   水分胁迫下夏玉米根叶保护酶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J].
葛体达 ;
隋方功 ;
白莉萍 ;
吕银燕 ;
周广胜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05) :922-928
[5]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王小东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1) :155-160
[6]   不同逆境对玉米幼苗根系活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J].
斯琴巴特尔 ;
吴红英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2) :67-70
[7]   水分胁迫对玉米保护酶系活力及膜系统结构的影响 [J].
王茅雁,邵世勤,张建华,耿庆汉 .
华北农学报, 1995, (02) :43-49
[8]   大豆种子超氧物歧化酶的研究 [J].
王爱国 ;
罗广华 ;
邵从本 ;
吴淑君 ;
郭俊彦 .
植物生理学报, 1983, (01) :77-84
[9]  
豫西旱坡地小麦保护性耕作的效应分析[D]. 黄明.河南农业大学. 2006
[1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治安等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