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分水岭”效应:基于问责立方的分析

被引:20
作者
高恩新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行政问责; 分水岭; 责任转移;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
D630.9 [监察、监督];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中国的行政问责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基于官僚组织等级控制的视角,本文提出了理解当代中国行政问责的"问责立方"模型。借助于对2004-2014年47起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行政问责对象的分析,本文检验了组织层级、责任结构、问责事由和管理关系对行政问责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问责对象所在的组织层级是影响事故问责后果的关键因素,责任结构、问责事由、管理关系影响较弱。这一研究发现表明,在上下分治的治理结构中,作为事故应对措施的问责呈现出"分水岭"效应:重度问责集中于行政组织的特定群体,这一群体的上级成员和下级成员则面临轻度问责的压力。特大事故问责隐含中央政府对决策主体和执行主体进行责任切割的逻辑。通过事故问责,中央政府可以将压力有效地转移到政策执行主体身上,从而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执行安全生产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西方问责领域的定量研究及理论发展 [J].
谷志军 .
国外社会科学, 2015, (04) :41-48
[2]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3]   中国式问责悖论的政治学解释 [J].
王仰文 .
求实, 2014, (03) :54-56
[4]   维护政府的合法性——官员问责制的政治意义 [J].
崔卓兰 ;
段振东 .
兰州学刊, 2013, (10) :146-150
[5]   过度问责与过度规制——中国质量安全规制的一个悖论 [J].
李酣 ;
马颖 .
江海学刊, 2013, (05) :74-80+238
[6]   我国行政领导干部问责层级的实证研究 [J].
张创新 ;
韩艳丽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 (03) :99-106
[8]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J].
周雪光 ;
练宏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5) :69-93+243
[9]   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 [J].
刘艳红 .
中外法学, 2011, 23 (06) :121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