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比德—三塘盆地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垂向分布与煤储层吸附—渗流特征

被引:20
作者
郭晨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比德—三塘盆地; 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 形成机制; 煤储层; 孔隙结构; 渗流; 吸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系统采集黔西比德—三塘盆地2口典型钻孔的煤与岩石样品,对岩样分别开展压汞、突破压力、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实验,对煤样开展压汞与液氮测试,以探索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以及多煤层与多含气系统叠置条件下煤储层的吸附与渗流特征,结果表明: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了煤层围岩渗流能力的垂向变化,进而控制了含气系统的垂向分布,具体表现为最大海泛面位置发育区域稳定分布的海相泥岩,其中黄铁矿、菱铁矿、碳酸盐胶结作用强烈,岩性高度致密,孔隙极不发育且突破压力较高,可构成区域性的隔水阻气层;而层序界面附近岩层由于沉积间断时期的暴露、冲刷、淋滤造成次生孔隙发育,增强了岩层的渗透性能,使得相邻煤层存在含气性联系。基于此认识,以最大海泛面为界,将含煤地层划分为1~5号煤、6~13号煤、14~21号煤、22~32号煤及33~35号煤共5套独立含气系统。2号煤和35号煤具备有利于煤层气渗流的孔裂隙系统,其他煤层的渗流条件较差,6号煤具有较强的煤层气吸附储集能力,2、16、23、35号煤次之,21、30、32号煤吸附储集能力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煤储层开发动态地质评价理论与技术进展 [J].
秦勇 ;
汤达祯 ;
刘大锰 ;
张遂安 ;
韦重韬 ;
王生维 ;
傅雪海 ;
唐书恒 ;
姜波 ;
许江 ;
秦其明 .
煤炭科学技术, 2014, 42 (01) :80-88
[2]   黔西肥田区块地下水动力条件与煤层气有序开发 [J].
郭晨 ;
秦勇 ;
易同生 ;
高弟 ;
洪愿进 ;
雷波 .
煤炭学报, 2014, 39 (01) :115-123
[3]   “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形成的沉积控制因素 [J].
沈玉林 ;
秦勇 ;
郭英海 ;
易同生 ;
邵玉宝 ;
金洪波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 37 (03) :573-579
[4]   华北地区各类煤储层孔隙、吸附特征及试井成果分析 [J].
傅雪海 ;
邢雪 ;
刘爱华 ;
范炳恒 ;
周荣福 .
天然气工业, 2011, 31 (12) :72-75+128
[5]   基于生产数据分析的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地质因素研究 [J].
张培河 ;
刘钰辉 ;
王正喜 ;
刘娜娜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 22 (05) :909-914
[6]   樊庄地区3#和15#煤层合层排采的可行性研究 [J].
倪小明 ;
苏现波 ;
李广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1) :144-149
[7]   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 [J].
秦勇 ;
熊孟辉 ;
易同生 ;
杨兆彪 ;
吴财芳 .
地质论评, 2008, (01) :65-70
[8]   华北地区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性能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汤达祯 ;
唐书恒 ;
黄文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6) :664-668
[9]   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黄文辉 ;
汤达祯 ;
唐书恒 .
煤炭学报, 2006, (02) :163-168
[10]   基于煤层气运移的煤孔隙分形分类及自然分类研究 [J].
傅雪海 ;
秦勇 ;
张万红 ;
韦重韬 ;
周荣福 .
科学通报, 2005, (S1)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