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教育:高校的呼唤、优势与基本思路

被引:13
作者
梁爽
机构
[1] 黑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高校; 积极心理学; “幸福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人的积极情绪体验,激发人的潜能,并提升群体组织的凝聚力与工作效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低的现状呼唤积极的心理学教育。相对于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积极心理学可谓一种新的视角,它变"消极"为"积极"、变"治疗"为"预防"、变"心理咨询"为"心灵成长"。这也是高校实施这一教育的优势所在。其基本路径为:践行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使学生拥有幸福感;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满意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教育的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陈健 .
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2) :58-59
[2]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幸福课对学校心理团体活动课的启示 [J].
阳志平 ;
王薇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 (21) :28-31
[3]   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 [J].
吴增强 ;
马珍珍 .
上海教育科研, 2008, (06) :30-32
[4]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J].
刘翔平 ;
曹新美 .
教育研究, 2008, (02) :90-94
[5]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 [J].
任俊 ;
叶浩生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