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在梅河口地区的比较分析

被引:5
作者
杨若子 [1 ]
周广胜 [1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低温冷害; 玉米; 指标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426 [寒潮];
学科分类号
0901 ; 0904 ;
摘要
基于1992—2010年梅河口站玉米长期观测资料对目前常用的5类玉米低温冷害指标方法(生长季温度距平指标、生长季积温指标、作物生育期距平指标、热量指数指标和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的准确性评估表明,考虑不同发育期差异的低温冷害综合指标方法的准确率达67%,其他指标方法的准确性都偏低。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指标的建立都来自于特定的地域与时段,没有从过程与机制出发,限制了在其他地区与时段应用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玉米低温冷害预报的准确性,需要加强玉米低温冷害过程的机制及其模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远程诊断系统设计与初步应用 [J].
宋广树 ;
梁居宝 ;
孙忠富 ;
杜克明 ;
赵伟 ;
张玉亮 .
玉米科学, 2010, 18 (06) :138-142
[2]   全球气温趋势和近期中国气候灾害的成因分析和展望 [J].
徐群 .
气象科学, 2010, 30 (05) :582-590
[3]   东北玉米热量指数预测方法研究(Ⅰ)——热量指数与玉米产量 [J].
郭建平 ;
庄立伟 ;
陈玥熤 .
灾害学, 2009, 24 (04) :6-10
[4]   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气候和经济损失风险分区 [J].
马树庆 ;
王琪 ;
春乙 ;
霍治国 .
地理研究, 2008, (05) :1169-1177
[5]   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J].
王远皓 ;
王春乙 ;
张雪芬 .
气象科技, 2008, (03) :310-317
[6]   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综合指标研究 [J].
李祎君 ;
王春乙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6) :15-20
[7]   玉米低温冷害动态评估和预测方法 [J].
马树庆 ;
刘玉英 ;
王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905-1910
[8]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J].
刘布春 ;
王石立 ;
庄立伟 ;
卢志光 ;
史学丽 ;
宋永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5) :616-625
[9]   中国东北地区农作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途径 [J].
潘铁夫 ;
方展森 .
中国农业气象, 1988, (01) :48-50
[10]   我国作物冷害研究的进展 [J].
王书裕 .
气象科技, 1984, (04)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