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9
作者
缑倩倩 [1 ,2 ]
屈建军 [1 ,2 ]
韩致文 [1 ]
肖建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关键词
中国西北; 干旱半干旱区; 碳循环;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干旱半干旱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了解该区目前碳循环研究现状对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归纳了影响干旱半干旱区碳循环的环境因素(辐射,温度,水分条件等),并总结了目前该区域碳通量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最后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1)不同时空尺度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2)碳源/汇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的研究;(3)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4)制定统一的野外监测与试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干旱半干旱区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呼吸影响研究进展 [J].
王新源 ;
李玉霖 ;
赵学勇 ;
毛伟 ;
崔夺 ;
曲浩 ;
连杰 ;
罗永清 .
生态学报, 2012, 32 (15) :4890-4901
[2]   干旱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J].
程曼 ;
王让会 ;
薛红喜 ;
李琪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2, (06) :1-7
[3]   胡杨光合蒸腾与影响因子间关系的研究 [J].
曹生奎 ;
冯起 ;
司建华 ;
常宗强 ;
陈克龙 ;
曹广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4) :155-159
[4]   5种胡枝子光合作用特性及影响因子分析 [J].
马彦军 ;
马瑞 ;
曹致中 ;
李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4) :166-171
[5]   黄土高原表土有机碳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及碳储量 [J].
涂夏明 ;
曹军骥 ;
韩永明 ;
沈振兴 ;
张宝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26 (02) :114-118
[6]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初探 [J].
李琪 ;
薛红喜 ;
王云龙 ;
胡正华 ;
李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605-610
[7]  
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荒漠藻结皮光合作用的影响[J]. 苏延桂,李新荣,陈应武,崔艳,鲁艳.应用生态学报. 2010(09)
[8]   光合有效辐射与地下水位变化对柽柳属荒漠灌木群落碳平衡的影响 [J].
许皓 ;
李彦 ;
谢静霞 ;
程磊 ;
赵彦 ;
刘冉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04) :375-386
[9]   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J].
张新厚 ;
范志平 ;
孙学凯 ;
胡亚林 ;
曾德慧 ;
王琼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2) :2424-2430
[10]   科尔沁沙地退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N、P储量和分配格局 [J].
胡亚林 ;
曾德慧 ;
姜涛 .
生态学报, 2009, 29 (08) :4206-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