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含矿岩体的相对氧化状态:来自锆石Ce(Ⅳ)/Ce(Ⅲ)比值的约束

被引:47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 锆石Ce(Ⅳ)/Ce(Ⅲ)比值; 相对氧化状态; 成矿机理;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8.02.005
中图分类号
P579 [实验矿物学、应用矿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冈底斯铜矿带埃达克质含矿斑岩的源区组成与地壳混染:Nd、Sr、Pb、O同位素约束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国连杰 ;
徐文艺 .
地质学报, 2004, (06) :813-821
[2]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 [J].
李光明 ;
芮宗瑶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2) :165-170
[3]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J].
侯增谦 ;
高永丰 ;
孟祥金 ;
曲晓明 ;
黄卫 .
岩石学报, 2004, (02) :239-248
[4]   富钾碱性岩体形成演化对铜矿成矿制约——以马厂箐铜矿为例 [J].
梁华英 ;
谢应雯 ;
张玉泉 ;
Ian Campbell .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01) :118-122
[5]   冈底斯晚第三纪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高永丰 ;
侯增谦 ;
魏瑞华 .
岩石学报, 2003, (03) :418-428
[6]   冈底斯铜矿带含矿斑岩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李振清 .
地质学报, 2003, (02) :245-252
[7]   埃达克岩:斑岩铜矿的一种可能的重要含矿母岩——以西藏和智利斑岩铜矿为例 [J].
侯增谦 ;
莫宣学 ;
高永丰 ;
曲晓明 ;
孟祥金 .
矿床地质, 2003, (01) :1-12
[8]   S、Pb同位素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成矿物质来源和造山带物质循环的指示 [J].
曲晓明 ;
侯增谦 ;
李佑国 .
地质通报, 2002, (11) :768-776
[9]   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J].
李廷栋 .
地质通报, 2002, (07) :370-376
[10]  
西藏中部乌郁盆地碰撞后岩浆作用——特提斯洋壳俯冲再循环的证据[J]. 赵志丹,莫宣学,张双全,郭铁鹰,周肃,董国臣,王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