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茶褐素理化性质与光谱学性质研究

被引:19
作者
谭超 [1 ]
郭刚军 [1 ]
李宝才 [2 ]
周红杰 [3 ]
龚加顺 [1 ]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2]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褐素; 理化性质; 光谱学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72.7 [产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成品普洱茶为原料,对提取分离的茶褐素(TB)及其组分进行了理化、光谱学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茶褐素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较差,酸、碱、热条件下不稳定。UV-vis显示,茶褐素在330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80%乙醇溶出物在330和380nm处有特征吸收峰。IR表明,茶褐素属酚类物质含有羟基、烷基、羧基及苯环类物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明,茶褐素相对分子质量(Mr)相对较大,多次柱分离后,茶褐素组分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2878,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2120,多分散性指数为1.36。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茶叶的化学成分
    赵楠
    高慧媛
    孙博航
    吴立军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 (04) : 211 - 214
  • [2] 短梗霉黑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徐磊
    王长海
    [J]. 食品科学 , 2006, (08) : 122 - 125
  • [3]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龚加顺
    周红杰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J]. 茶叶科学, 2005, (04) : 67 - 73
  • [4] 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冬英
    施兆鹏
    刘亚林
    [J]. 福建茶叶, 2005, (01) : 43 - 44
  • [5] 普洱茶的功效及品质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周红杰
    秘鸣
    韩俊
    李家华
    艾田
    [J]. 茶叶, 2003, (02) : 75 - 77
  • [6] 茶色素及茶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立祥
    萧伟祥
    [J]. 福建茶叶, 2002, (04) : 35 - 38
  • [7]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罗龙新
    吴小崇
    邓余良
    傅尚文
    [J]. 茶叶科学, 1998, (01) : 53 - 60
  • [8] 茶叶审评与检验[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松侯, 2001
  • [9] 茶叶化学工程学[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陈宗道等编著, 1999
  • [10] 茶叶生物化学[M]. 农业出版社 , 王泽农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