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86
作者
彭逸生
周炎武
陈桂珠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红树林; 恢复; 进展; 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隐蔽潮间带的独特植物群落,在过去几十年内因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质量下降,面积萎缩。近年来,尽管世界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红树林的恢复,然而由于缺乏造林技术资料、造林成活率低下、经营管理粗放,加上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红树林面积增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依然是制约红树林湿地恢复的主要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湿地恢复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即(1)宜林地选择,包括温度、底质、水文的环境条件研究;(2)树种选择与引种,包括乡土树种的选用和外来树种的引种状况;(3)栽培技术的应用,包括造林栽培技术与育苗技术,造林成本的比较;(4)植后管护及监测,包括幼林巡护、病虫害防治、生态监测,结合野外调查的结果,综述了红树林恢复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应用实例。根据我国红树林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红树林恢复研究的重点为:开展"退塘还林"工程,监测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深入探讨红树林的化感作用,营造红树林混交林,实现红树林的生态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786 / 79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0 条
[31]   几种红树林植物在深圳湾的引种驯化试验 [J].
廖宝文 ;
郑松发 ;
陈玉军 ;
郑德璋 ;
昝启杰 .
林业科学, 2004, (02) :178-182
[32]   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分析 [J].
廖宝文 ;
郑松发 ;
陈玉军 ;
李玫 ;
李意德 .
生态学杂志, 2004, (01) :10-15
[33]  
海南海桑的育苗造林技术[J]. 钟才荣,李海生,黄仲琪,陈建海,陈桂株.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S1)
[34]   外来种无瓣海桑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J].
廖宝文 ;
李玫 ;
郑松发 ;
陈玉军 ;
郑馨仁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4) :418-422
[35]   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北移引种的研究 [J].
陈玉军 ;
廖宝文 ;
彭耀强 ;
许松葵 ;
郑松发 ;
郑德璋 .
广东林业科技, 2003, (02) :9-12
[36]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J].
郑德璋 ;
李玫 ;
郑松发 ;
廖宝文 ;
陈玉军 .
广东林业科技, 2003, (01) :10-14
[37]   深圳福田无瓣海桑-海桑林能量的研究 [J].
昝启杰 ;
王伯荪 ;
王勇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170-174
[38]   深圳湾红树植物木榄种源筛选早期试验 [J].
廖宝文 ;
陈玉军 ;
郑松发 ;
郑德璋 ;
昝启杰 ;
王勇军 .
林业科学研究, 2002, (06) :660-665
[39]   不受欢迎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的外来植物物种 [J].
吴世捷 ;
高力行 .
生物多样性, 2002, (01) :109-118
[40]   秋茄种源引种深圳湾后幼苗生理生态研究 [J].
昝启杰 ;
王勇军 ;
廖宝文 ;
黄立南 ;
张炜银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62-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