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主体性德育的双主体性的协同问题研究
被引:2
作者
:
杨现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杨现勇
机构
:
[1]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来源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11年
/ 24卷
/ 03期
关键词
:
主体性德育;
教育者主体性;
受教育者主体性;
协同;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
030505 ;
摘要
:
随着规范化德育向主体性德育的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系成为德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教育者主体性与受教育者主体性作为人类主体所具有的类特性的个体表现形式在本质是相同的,但二者在主体性德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的。双主体性在德育实践中的交互作用是复杂的,只有实现双主体性的正向一致的协同,才会达到主体性德育的最佳效果,因而探讨双主体性协同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范式转换: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判断
[J].
曾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
曾楠
.
理论与改革,
2010,
(06)
:121
-124
[2]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定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晓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家道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26
(04)
:25
-27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在价值多元的时代
[J].
周大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本刊记者
周大平
.
瞭望新闻周刊,
2004,
(51)
:53
-55
[4]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
[J].
王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王海燕
.
教育研究,
2002,
(05)
:32
-35
[5]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J].
肖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肖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3)
:23
-28
[6]
人本政治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刘俊祥, 2006
[7]
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M]. 山东文艺出版社 , 欧阳谦著, 1986
←
1
→
共 7 条
[1]
范式转换: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前提性判断
[J].
曾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
曾楠
.
理论与改革,
2010,
(06)
:121
-124
[2]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性定位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晓娟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家道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26
(04)
:25
-27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在价值多元的时代
[J].
周大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本刊记者
周大平
.
瞭望新闻周刊,
2004,
(51)
:53
-55
[4]
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
[J].
王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王海燕
.
教育研究,
2002,
(05)
:32
-35
[5]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J].
肖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肖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3)
:23
-28
[6]
人本政治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刘俊祥, 2006
[7]
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M]. 山东文艺出版社 , 欧阳谦著, 1986
←
1
→